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研究 | 第12-13页 |
1.2.2 流场数值模拟 | 第13-14页 |
1.2.3 树木挡风的试验研究 | 第14-15页 |
1.2.4 树木挡风的数值模拟 | 第15页 |
1.2.5 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风特性及相关理论 | 第17-27页 |
2.1 风特性 | 第17-20页 |
2.1.1 大气边界层 | 第17页 |
2.1.2 平均风特性 | 第17-18页 |
2.1.3 脉动风特性 | 第18-20页 |
2.1.4 大气温度分布特性 | 第20页 |
2.2 钝体绕流特性 | 第20-22页 |
2.3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 | 第22-24页 |
2.3.1 计算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22-23页 |
2.3.2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及湍流模型 | 第23-24页 |
2.4 离散化基本方法 | 第24-25页 |
2.5 近壁区壁面处理 | 第25-27页 |
3 平坦地貌和树林地貌条件下路堤区域流场的变化 | 第27-51页 |
3.1 附加源项法 | 第27-28页 |
3.2 树木挡风模型的验证 | 第28-31页 |
3.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2.2 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3.2.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3.3 路堤与树林地貌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1-37页 |
3.3.1 路堤模型 | 第31页 |
3.3.2 树林地貌模型 | 第31-33页 |
3.3.3 计算域的选取 | 第33-35页 |
3.3.4 网格划分 | 第35-36页 |
3.3.5 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3.4 不同地貌条件下路堤区域流场的变化 | 第37-45页 |
3.4.1 不同地貌条件下风速沿来流方向的变化 | 第37-43页 |
3.4.2 不同地貌条件下风速沿高度方向上的变化 | 第43-45页 |
3.5 不同地貌条件下路堤区域温度的变化 | 第45-50页 |
3.6 小结 | 第50-51页 |
4 不同参数的树林地貌对路堤区域流场的影响 | 第51-77页 |
4.1 路堤与树林地貌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4.1.1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51-52页 |
4.1.2 计算域的选取 | 第52页 |
4.1.3 边界条件设置 | 第52-53页 |
4.2 疏透度的变化对流场的影响 | 第53-62页 |
4.2.1 不同疏透度时风速沿来流方向的变化 | 第53-57页 |
4.2.2 不同疏透度时风速沿高度方向的变化 | 第57-59页 |
4.2.3 不同疏透度时路堤区域温度场的变化 | 第59-62页 |
4.3 树高的变化对流场的影响 | 第62-69页 |
4.3.1 不同树高时风速沿来流方向的变化 | 第62-65页 |
4.3.2 不同树高时风速沿高度方向的变化 | 第65-66页 |
4.3.3 不同树高时路堤区域温度场的变化 | 第66-69页 |
4.4 树木与路堤距离的变化对流场的影响 | 第69-74页 |
4.4.1 不同树木与路堤距离时风速沿来流方向的变化 | 第69-70页 |
4.4.2 不同树木与路堤距离时风速沿高度方向的变化 | 第70-72页 |
4.4.3 不同树木与路堤距离时路堤区域温度场的变化 | 第72-74页 |
4.5 小结 | 第74-77页 |
5 多排树林地貌对高速公路路堤区域流场的影响 | 第77-85页 |
5.1 路堤与树林地貌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7-78页 |
5.1.1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77页 |
5.1.2 计算域的选取 | 第77-78页 |
5.1.3 边界条件设置 | 第78页 |
5.2 多排树林地貌条件下风速在来流方向上的变化 | 第78-81页 |
5.3 多排树林地貌条件下风速沿高度方向上的变化 | 第81-82页 |
5.4 小结 | 第82-8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6.1 结论 | 第85-87页 |
6.2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作者简历 | 第93-9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