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铁路养护与维修论文--线路养护维修与病灾害处理论文--线路病灾害防治论文

临策铁路DK360+200防风固沙措施防护效果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外铁路风沙灾害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铁路风沙灾害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铁路风沙灾害的治理原则及防护措施第17-18页
        1.3.1 风沙灾害的治理原则第17页
        1.3.2 风沙灾害的防护措施第17-18页
    1.4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2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2-32页
    2.1 临策铁路概况第22-24页
        2.1.1 铁路工程概况第22页
        2.1.2 线路自然环境简介第22-24页
        2.1.3 线路沿线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第24页
    2.2 临策铁路沙害类型及防治措施概况第24-26页
        2.2.1 临策铁路的沙害类型第24-25页
        2.2.2 临策铁路防风治沙措施第25-26页
    2.3 研究点防风固沙措施布设第26-29页
    2.4 实验研究方法第29-32页
        2.4.1 测点布设第29-30页
        2.4.2 风速测定方法第30页
        2.4.3 输沙量的测定第30页
        2.4.4 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第30-32页
3 临策线风蚀因子的特征及测量第32-40页
    3.1 铁路沿线风速风向特征第32-34页
        3.1.1 铁路沿线风速特征第32-33页
        3.1.2 铁路沿线风向特征第33-34页
    3.2 地表粗糙度特征第34-35页
    3.3 摩阻风度的确定第35-36页
    3.4 风速廓线第36-37页
    3.5 起动风速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临策铁路DK360+200处输沙量特征研究第40-60页
    4.1 各测点风沙流结构特征分析第40-44页
        4.1.1 对照组处风沙流结构特征第40-42页
        4.1.2 各测点的风沙流结构特征第42-44页
        4.1.3 小结第44页
    4.2 各测点的输沙量特征分析第44-51页
        4.2.1 对照组处输沙量特征第45-46页
        4.2.2 各测点的输沙量变化特征第46-50页
        4.2.3 小结第50-51页
    4.3 输沙量随风速变化特征分析第51-52页
    4.4 临策铁路线输沙势特征研究第52-57页
        4.4.1 输沙势的计算第52-55页
        4.4.2 最大可能输沙量的计算第55-56页
        4.4.3 小结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60页
5 FLUENT软件模拟第60-72页
    5.1 模型选择第60-61页
        5.1.1 湍流模型的选择第60页
        5.1.2 多相流模型的选择第60-61页
    5.2 控制方程第61页
    5.3 模拟目的第61页
    5.4 防风效果模拟第61-65页
        5.4.1 模型建立与网格的划分第61-62页
        5.4.2 边界条件及参数设置第62页
        5.4.3 结果分析第62-65页
    5.5 阻(固)沙效果模拟第65-70页
        5.5.1 模型建立第65-66页
        5.5.2 边界条件及参数设置第66页
        5.5.3 结果分析第66-70页
    5.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页
    6.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8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单细胞层层组装技术构建三维多细胞肿瘤球体模型
下一篇:肥胖患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