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45页 |
1.1 生物质与生物质能源 | 第13-17页 |
1.1.1 生物质与生物质能源的涵义 | 第13-14页 |
1.1.2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 第14-15页 |
1.1.3 生物质能源的工业生产 | 第15-17页 |
1.2 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2.1 天然纤维素的来源 | 第17-19页 |
1.2.2 纤维素的结构 | 第19-21页 |
1.2.3 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 | 第21-22页 |
1.3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 第22-40页 |
1.3.1 纤维素酶的组成和结构 | 第22-24页 |
1.3.2 纤维素酶的家族划分 | 第24-28页 |
1.3.3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 | 第28-31页 |
1.3.4 纤维素酶的分子研究 | 第31-33页 |
1.3.5 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纤维素酶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 第33-40页 |
1.4 土壤微生物资源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微生物资源研究概况 | 第40-43页 |
1.4.1 土壤微生物资源 | 第40-41页 |
1.4.2 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41-42页 |
1.4.3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42页 |
1.4.4 长白山森林土壤微生物资源研究概况 | 第42-43页 |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43-45页 |
1.5.1 立题依据 | 第4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43-45页 |
第二章 长白山森林土壤环境纤维素酶基因多样性研究 | 第45-7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5-47页 |
2.1.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45页 |
2.1.2 试剂盒及药品 | 第45-46页 |
2.1.3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 | 第46-47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2.1.5 所用引物 | 第47页 |
2.1.6 引物合成及质粒测序 | 第4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2.2.1 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47-48页 |
2.2.2 土壤纤维素酶活力检测 | 第48页 |
2.2.3 GH7_cbhI和GH48家族纤维素酶基因片段扩增及文库构建 | 第48-49页 |
2.2.4 GH7_cbhI和GH48家族纤维素酶基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5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50-71页 |
2.3.1 长白山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测定 | 第50-51页 |
2.3.2 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51-52页 |
2.3.3 GH7_cbhI和GH48家族纤维素酶基因片段的扩增及文库构建 | 第52-54页 |
2.3.4 GH7_cbhI和GH48家族纤维素酶基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54-71页 |
2.4 讨论 | 第71-7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三章 长白山森林土壤纤维素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76-9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76-77页 |
3.1.1 模板DNA | 第76页 |
3.1.2 实验菌株,载体,工具酶以及试剂 | 第76页 |
3.1.3 引物合成及DNA测序 | 第76-7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77-81页 |
3.2.1 GH48家族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 | 第77-80页 |
3.2.2 GH5家族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 | 第80-81页 |
3.2.3 克隆基因的转化和测序 | 第81页 |
3.2.4 克隆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8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81-92页 |
3.3.1 GH48家族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81-88页 |
3.3.2 纤维素酶基因egl0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88-92页 |
3.4 讨论 | 第92-9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四章 新的GH48家族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及性质研究 | 第96-12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96-98页 |
4.1.1 实验菌株和质粒 | 第96页 |
4.1.2 培养基、试剂盒和工具酶 | 第96页 |
4.1.3 溶液配制和药品 | 第96-98页 |
4.1.4 仪器设备 | 第98页 |
4.1.5 质粒DNA测序 | 第9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98-103页 |
4.2.1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98-99页 |
4.2.2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电泳检测 | 第99-101页 |
4.2.3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复性 | 第101页 |
4.2.4 重组蛋白的蛋白浓度测定 | 第101-102页 |
4.2.5 重组蛋白的纤维素酶活测定 | 第102页 |
4.2.6 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测定 | 第102-103页 |
4.2.7 重组蛋白的同源模建 | 第103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103-118页 |
4.3.1 重组酶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103-107页 |
4.3.2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107-114页 |
4.3.3 重组酶的同源模建 | 第114-118页 |
4.4 讨论 | 第118-11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五章 GH5家族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及性质研究 | 第120-146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120-121页 |
5.1.1 实验菌株和质粒 | 第120-121页 |
5.1.2 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121页 |
5.1.3 试剂和工具酶 | 第121页 |
5.1.4 仪器设备 | 第121页 |
5.1.5 质粒DNA测序 | 第12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121-125页 |
5.2.1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21页 |
5.2.2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121-122页 |
5.2.3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122页 |
5.2.4 重组蛋白的蛋白浓度测定 | 第122页 |
5.2.5 重组蛋白的纤维素酶活测定 | 第122页 |
5.2.6 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测定 | 第122-123页 |
5.2.7 重组酶Egl01序列删减突变体的构建 | 第123页 |
5.2.8 重组酶Egl01关键氨基酸的定点突变 | 第123-125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125-142页 |
5.3.1 重组酶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125-127页 |
5.3.2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127-133页 |
5.3.3 重组酶Egl01突变体的酶学性质 | 第133-136页 |
5.3.4 重组酶Egl01的定点突变 | 第136-142页 |
5.4 讨论 | 第142-14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全文总结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68页 |
致谢 | 第168-17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