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磷的来源及危害 | 第13-14页 |
1.1.1 水体中的磷 | 第13页 |
1.1.2 水体富营养化 | 第13-14页 |
1.2 常见废水除磷方法 | 第14-17页 |
1.2.1 化学沉淀法 | 第14-15页 |
1.2.2 生物法 | 第15页 |
1.2.3 结晶法 | 第15-16页 |
1.2.4 离子交换法 | 第16页 |
1.2.5 膜分离法 | 第16-17页 |
1.2.6 吸附法 | 第17页 |
1.3 吸附剂 | 第17-18页 |
1.3.1 无机型吸附剂 | 第17-18页 |
1.3.2 有机高分子型吸附剂 | 第18页 |
1.4 吸附理论 | 第18-24页 |
1.4.1 概述 | 第18-19页 |
1.4.2 吸附动力学 | 第19-22页 |
1.4.3 等温吸附模型 | 第22-24页 |
1.4.4 吸附热力学 | 第24页 |
1.5 水凝胶吸附剂 | 第24-27页 |
1.5.1 水凝胶的分类 | 第24-25页 |
1.5.2 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1.5.3 水凝胶在废水除磷方面的应用 | 第26-27页 |
1.6 本文选题思路及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7-32页 |
1.6.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7页 |
1.6.2 选题思路 | 第27-29页 |
1.6.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9-30页 |
1.6.4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2-38页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2-33页 |
2.1.1 试验试剂 | 第32-33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33页 |
2.2 吸附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33-34页 |
2.3 静态批次吸附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2.4 吸附动力学 | 第35页 |
2.5 吸附等温线 | 第35-36页 |
2.6 吸附热力学 | 第36页 |
2.7 动态吸附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海藻酸锆凝胶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中磷酸盐性能研究 | 第38-65页 |
3.1 PNIPAM/SA-Zr凝胶球的制备 | 第39-40页 |
3.2 PNIPAM/SA-Zr凝胶球的组成、形态和性质 | 第40-46页 |
3.2.1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41-42页 |
3.2.2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分析(EDX) | 第42-44页 |
3.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4页 |
3.2.4 热重分析(TGA) | 第44-45页 |
3.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45-46页 |
3.3 PNIPAM/SA-Zr凝胶球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6-52页 |
3.3.1 溶液初始pH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温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4 共存阴离子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5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6 溶液初始磷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 PNIPAM/SA-Zr凝胶球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52-54页 |
3.5 PNIPAM/SA-Zr凝胶球的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54-56页 |
3.6 PNIPAM/SA-Zr凝胶球的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56-57页 |
3.7 PNIPAM/SA-Zr凝胶球的吸附机理分析 | 第57-58页 |
3.8 PNIPAM/SA-Zr凝胶球的解吸附、再生和循环使用 | 第58-59页 |
3.9 PNIPAM/SA-Zr凝胶球的动态吸附试验 | 第59-63页 |
3.9.1 吸附剂质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3.9.2 进水流速的影响 | 第60-61页 |
3.9.3 进水磷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3.9.4 Thomas模型 | 第62页 |
3.9.5 吸附柱的解吸附 | 第62-63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磁性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锆凝胶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中磷酸盐性能研究 | 第65-89页 |
4.1 Fe_3O_4@PAM/SA-Zr凝胶球的制备 | 第65-66页 |
4.1.1 磁性粒子Fe_3O_4的制备 | 第65-66页 |
4.1.2 制备Fe_3O_4@PAM/SA-Zr凝胶球 | 第66页 |
4.2 Fe_3O_4@PAM/SA-Zr凝胶球的组成、形态和性质 | 第66-71页 |
4.2.1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67-68页 |
4.2.2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分析(EDX) | 第68-70页 |
4.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70-71页 |
4.2.4 热重分析(TGA) | 第71页 |
4.3 Fe_3O_4@PAM/SA-Zr凝胶球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71-77页 |
4.3.1 溶液初始pH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2 Fe_3O_4含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3 温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4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74页 |
4.3.5 共存阴离子的影响 | 第74-75页 |
4.3.6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7 溶液初始磷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4.4 Fe_3O_4@PAM/SA-Zr凝胶球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77-78页 |
4.5 Fe_3O_4@PAM/SA-Zr凝胶球的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78-80页 |
4.6 Fe_3O_4@PAM/SA-Zr凝胶球的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80-81页 |
4.7 Fe_3O_4@PAM/SA-Zr凝胶球的吸附机理分析 | 第81-82页 |
4.8 Fe_3O_4@PAM/SA-Zr凝胶球的解吸附、再生和循环使用 | 第82页 |
4.9 Fe_3O_4@PAM/SA-Zr凝胶球的动态吸附试验 | 第82-87页 |
4.9.1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 第83-84页 |
4.9.2 进水流速的影响 | 第84-85页 |
4.9.3 进水磷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4.9.4 Thomas模型 | 第86页 |
4.9.5 吸附柱的解吸附 | 第86-87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5.1 结论 | 第89-90页 |
5.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