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空间联系及网络结构研究--基于信息流视角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城市网络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2-13页
        1.2.2 城市联系网络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3 城市联系网络的研究视角第14-15页
        1.2.4 城市联系网络的研究区域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17页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8-22页
    2.1 基本概念第18-19页
        2.1.1 城市群第18页
        2.1.2 区域空间结构第18页
        2.1.3 百度指数第18-19页
    2.2 基本理论第19-22页
        2.2.1 传统城市体系理论第19-20页
        2.2.2 经典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20-21页
        2.2.3 流空间理论第21-22页
第3章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22-27页
    3.1 研究区域第22-23页
        3.1.1 研究区域范围第22页
        3.1.2 研究区域概况第22-23页
    3.2 数据来源第23页
    3.3 研究方法第23-27页
        3.3.1 信息流强度计算公式第23-24页
        3.3.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第24-25页
        3.3.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25-27页
第4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联系时空变化特征第27-41页
    4.1 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总量及演变第31-34页
        4.1.1 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信息流总量及演变第31-32页
        4.1.2 三大次级区域内信息流总量及演变第32-34页
    4.2 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层级特征第34-41页
        4.2.1 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网络层级特征第34-36页
        4.2.2 三大次级区域内网络层级特征第36-41页
第5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分析第41-46页
    5.1 网络密度分析第42页
    5.2 网络中心性分析第42-43页
    5.3 凝聚子群分析第43-46页
第6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网络影响因素分析第46-54页
    6.1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第46页
    6.2 回归分析第46-49页
    6.3 影响因素分析第49-52页
        6.3.1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第49-50页
        6.3.2 地区生产总值第50-51页
        6.3.3 人口因素第51-52页
    6.4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第52-54页
        6.4.1 城市功能及城市地位第52页
        6.4.2 城市大事件效应第52-53页
        6.4.3 行政边界壁垒第53页
        6.4.4 历史文化因素第53-54页
第7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第54-57页
    7.1 研究结论第54-55页
    7.2 政策建议第55-56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部地区市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演变研究
下一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时空耦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