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转化--贝聿铭的三个中国建筑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引言 | 第7-10页 |
1 问题 | 第7页 |
2 对象 | 第7-8页 |
3 方法 | 第8-9页 |
4 框架 | 第9-10页 |
第二章.现代主义理性:上海艺术博物馆 | 第10-15页 |
1 背景 | 第10-11页 |
2 空间组织——功能主义 | 第11-13页 |
3 现代性的转化——庭院与流动空间 | 第13-14页 |
4 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三章.符号的拼贴:香山饭店 | 第15-26页 |
1 背景 | 第15页 |
2 贝聿铭的思考——墙与庭院 | 第15-16页 |
3 空间组织——院落 | 第16-18页 |
4 庭院与园的要素特征——移植传统 | 第18-21页 |
5 墙 | 第21-23页 |
6 细部 | 第23-24页 |
7 现代性的转化——传统特征的符号化 | 第24页 |
8 小结 | 第24-26页 |
第四章.几何与抽象:苏州博物馆 | 第26-40页 |
1 背景 | 第26页 |
2 设计目标——中而新苏而新 | 第26-27页 |
3 空间组织——院落与功能 | 第27-29页 |
4 墙——几何化倾向 | 第29-30页 |
5 庭院与园——抽象的移情 | 第30-34页 |
6. 细部 | 第34-37页 |
7. 看法——观景与空间建构 | 第37-39页 |
8. 现代性的转化——几何与抽象 | 第39页 |
9.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反思建筑现代性的转化 | 第40-47页 |
1、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的新建筑思想 | 第40-44页 |
2、传统的克服——丹下健三与日本的建筑现代性 | 第44-4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书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