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前言 | 第8-18页 | 
| 1.1 微型浮游动物的研究 | 第8-11页 | 
| 1.1.1 微型浮游动物的定义及生态学作用 | 第8页 | 
| 1.1.2 国内外微型浮游动物研究进展 | 第8-9页 | 
| 1.1.3 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 1.1.4 稀释法的原理 | 第10-11页 | 
| 1.2 海洋酸化的研究 | 第11-16页 | 
| 1.2.1 海洋酸化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2.2 国内外海洋酸化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1.3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 1.3.1 天津市近岸研究背景 | 第16页 | 
| 1.3.2 大洋站位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1.3.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 2.1 站位设置 | 第18-19页 | 
| 2.2 样品采集 | 第19页 | 
| 2.3 酸化海水制备 | 第19页 | 
| 2.4 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实验 | 第19-20页 | 
| 2.5 微型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群落分析 | 第20页 | 
| 2.6 数据处理 | 第20-2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51页 | 
| 3.1 天津市近岸站位B02与B03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34页 | 
| 3.1.1 天津市近岸站位动植物群落物种结构特征 | 第22-25页 | 
| 3.1.2 天津市近岸站位动植物丰度变化特征 | 第25-32页 | 
| 3.1.3 天津市近岸站位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实验 | 第32-33页 | 
| 3.1.4 天津市近岸站位酸化水体环境因子 | 第33-34页 | 
| 3.2 南海大洋站位SEATS与J4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7页 | 
| 3.2.1 南海大洋站位动植物群落物种结构特征 | 第34-38页 | 
| 3.2.2 南海大洋站位动植物丰度变化特征 | 第38-45页 | 
| 3.2.3 南海大洋站位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实验 | 第45-46页 | 
| 3.2.4 南海大洋站位酸化水体环境因子 | 第46-47页 | 
| 3.3 四站位实验结果分析比较 | 第47-51页 | 
| 3.3.1 四站位基本环境条件及生物群落比较 | 第47-48页 | 
| 3.3.2 曝气处理后环境条件及生物群落的变化与分析 | 第48-49页 | 
| 3.3.3 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实验分析 | 第49-51页 | 
| 4 结论 | 第51-52页 | 
| 5 展望 | 第52-53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 7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3-64页 | 
| 8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