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半翅目害虫论文

灰飞虱对毒死蜱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53页
    1 灰飞虱抗药性研究概况第17-27页
        1.1 灰飞虱的分布与危害第17-18页
        1.2 灰飞虱的抗药性及交互抗性的现状第18-20页
        1.3 灰飞虱抗药性发生的生态学因素第20-21页
        1.4 灰飞虱抗性机制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5 防治灰飞虱的杀虫剂第22-26页
        1.6 灰飞虱抗性的化学治理第26-27页
    2 昆虫的抗药性机理第27-42页
        2.1 表皮穿透速率降低第28页
        2.2 代谢抗性第28-35页
        2.3 靶标抗性第35-42页
    3 RNA干扰研究概述第42-50页
        3.1 RNA干扰的机理第42-44页
        3.2 RNA干扰的分类第44-45页
        3.3 dsRNA传导的机制第45-46页
        3.4 昆虫dsRNA传导的组成因素第46-47页
        3.5 昆虫dsRNA导入的实验方法第47-49页
        3.6 RNAi在昆虫抗药性中的研究应用第49-50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50-53页
第二章 灰飞虱抗感品系的选育及抗性风险评估第53-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1.1 供试昆虫第54页
        1.2 试虫饲养第54页
        1.3 供试药剂第54-55页
        1.4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第55页
        1.5 抗性筛选方法第55页
        1.6 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第55页
        1.7 抗性风险预测第55-56页
        1.8 统计分析方法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1页
        2.1 抗毒死蜱品系的选育第56页
        2.2 抗溴氰菊酯品系的选育第56-57页
        2.3 灰飞虱对毒死蜱和溴氰菊酯的抗性遗传力第57-58页
        2.4 灰飞虱对毒死蜱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发展速率预测第58-61页
    3 讨论第61-63页
第三章 灰飞虱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及抗性稳定性第63-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1.1 供试昆虫第64页
        1.2 试虫饲养第64页
        1.3 供试药剂第64页
        1.4 交互抗性毒理测定第64-65页
        1.5 毒死蜱和溴氰菊酯的抗性稳定性第65页
        1.6 统计分析方法第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71页
        2.1 毒死蜱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第65-67页
        2.2 溴氰菊酯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第67-71页
        2.3 抗毒死蜱和溴氰药酯品系的抗性稳定性第71页
    3 讨论第71-73页
第四章 灰飞虱抗毒死蜱的生化机理研究第73-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9页
        1.1 供试昆虫第74页
        1.2 试虫饲养第74页
        1.3 供试生化试剂和仪器第74-75页
        1.4 毒理测定方法第75页
        1.5 增效剂测定方法第75页
        1.6 统计分析方法第75页
        1.7 代谢酶活力的测定第75-77页
        1.8 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及动力学参数测定第77-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81页
        2.1 增效剂在灰飞虱不同品系中对毒死蜱的增效作用第79-80页
        2.2 灰飞虱不同品系的解毒酶活性第80-81页
        2.3 乙酰胆碱酯酶的动力学和杀虫剂抑制效应第81页
    3 讨论第81-85页
第五章 灰飞虱抗溴氰菊酯的生化机理及靶标机制分析第85-10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6-93页
        1.1 供试昆虫第86页
        1.2 试虫饲养第86页
        1.3 供试生化试剂第86页
        1.4 供试分子试剂第86-87页
        1.5 供试仪器设备第87页
        1.6 毒理测定方法第87页
        1.7 增效剂增效试验第87页
        1.8 代谢酶活力的测定第87页
        1.9 灰飞虱cDNA模板制备第87-89页
        1.10 PCR反应第89-92页
        1.11 荧光实时定量PCR第92-9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3-100页
        2.1 增效剂试验第93页
        2.2 代谢酶活性试验第93-94页
        2.3 灰飞虱钠离子通道ⅢS3-ⅢS6区域片段的克隆第94-96页
        2.4 灰飞虱钠离子通道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及进化树分析第96-97页
        2.5 灰飞虱钠离子通道基因与溴氰菊酯抗性第97-100页
    3 讨论第100-103页
第六章 灰飞虱解毒酶基因的鉴定以及抗性相关基因的筛选第103-1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5-114页
        1.1 供试昆虫第105页
        1.2 试虫饲养第105页
        1.3 供试分子试剂和仪器设备第105页
        1.4 灰飞虱解毒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第105-107页
        1.5 灰飞虱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半定量筛选第107-108页
        1.6 灰飞虱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全长克隆第108-112页
        1.7 灰飞虱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荧光定量PCR第112-11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4-127页
        2.1 灰飞虱解毒酶基因序列的克隆鉴定第114-115页
        2.2 毒死蜱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的半定量筛选第115页
        2.3 毒死蜱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的定量PCR第115-119页
        2.4 溴氰菊酯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的半定量筛选第119-121页
        2.5 溴氰菊酯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的定量PCR第121-125页
        2.6 毒死蜱和溴氰菊酯品系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全长克隆与分析第125-127页
    3 讨论第127-131页
第七章 灰飞虱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的RNAi分析第131-1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2-138页
        1.1供试昆虫第132-133页
        1.2 试虫饲养第133页
        1.3 供试分子试剂和仪器设备第133页
        1.4 dsRNA的制备第133-136页
        1.5 灰飞虱喂食dsRNA方法第136-137页
        1.6 毒死蜱和溴氰菊酯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的RNAi效应检测第137-1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8-149页
        2.1 dsRNA的制备第138-141页
        2.2 毒死蜱和溴氰菊酯的毒理分析第141-145页
        2.3 喂食dsRNA对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145-149页
    3 讨论第149-151页
全文总结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73页
附录第173-2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19-221页
致谢第221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半干法生产硬质纤维板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研究
下一篇:真空精馏法分离樟油主要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