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前言 | 第10-14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1.1 聚湫坝和淤地坝的形成及发展概述 | 第14-15页 |
| 1.2 聚湫坝地和淤地坝地土壤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 第2章 分析和测试方法 | 第20-24页 |
| 2.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 2.1.1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方法 | 第20页 |
| 2.1.2 土壤全氮的测定方法 | 第20页 |
| 2.1.3 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 2.1.4 土壤机械组成测定方法 | 第21页 |
| 2.2 土壤矿物的测定方法 | 第21页 |
| 2.3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 2.3.1 提取步骤 | 第21页 |
| 2.3.2 土壤微生物量碳 | 第21页 |
| 2.3.3 土壤微生物量氮 | 第21-22页 |
| 2.4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 2.4.1 提取磷脂脂肪酸 | 第22页 |
| 2.4.2 过柱纯化 | 第22页 |
| 2.4.3 甲基化 | 第22-23页 |
| 2.4.4 上机测定 | 第23-24页 |
| 第3章 聚湫坝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24-34页 |
| 3.1 聚湫坝地土壤剖面特征和样品采集 | 第24-25页 |
| 3.2 聚湫坝地土壤机械组成的分布规律 | 第25-26页 |
| 3.3 聚湫坝地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及其与机械组成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 3.4 聚湫坝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与机械组成的相关性 | 第27-29页 |
| 3.5 聚湫坝地微生物生物量特征及其与化学成分和机械组成的相关性 | 第29-31页 |
| 3.6 聚湫坝地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 | 第31-32页 |
| 3.7 聚湫坝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 3.8 第三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淤地坝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34-44页 |
| 4.1 淤地坝地土壤剖面特征和样品采集 | 第34-35页 |
| 4.2 淤地坝地土壤机械组成的分布规律 | 第35-36页 |
| 4.3 淤地坝地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及其与机械组成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 4.4 淤地坝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与机械组成的相关性 | 第37-38页 |
| 4.5 淤地坝地微生物生物量特征及其与化学成分和机械组成的相关性 | 第38-41页 |
| 4.6 淤地坝地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 | 第41页 |
| 4.7 淤地坝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 | 第41-42页 |
| 4.8 第四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5章 聚湫坝地和淤地坝地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对比 | 第44-52页 |
| 5.1 聚湫坝地和淤地坝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 | 第44页 |
| 5.2 聚湫坝地和淤地坝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对比 | 第44页 |
| 5.3 聚湫和淤地坝地微生物指标与化学成分、机械组成相关性的对比 | 第44-47页 |
| 5.4 聚湫坝地和淤地坝地土壤矿物组成的对比 | 第47-50页 |
| 5.5 第五章小结 | 第50-52页 |
| 全文总结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