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行政管理法令论文

监察权及其配置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5-10页
绪论第10-14页
第一章 监察权的定义和本质第14-22页
    第一节 监察权的定义第14-18页
        一、监察权的属第14-15页
        二、监察权的种差第15-17页
        三、监察权的定义第17-18页
    第二节 监察权的起源第18-19页
        一、我国古代监察权的起源第18-19页
        二、西方国家监察权的起源第19页
    第三节 监察权的本质第19-22页
        一、我国古代监察权的本质第19-20页
        二、当代各国家或地区监察权的本质第20-22页
第二章 监察权的要素和特征第22-28页
    第一节 监察权的要素第22-25页
        一、监察权的主体第22页
        二、监察权的负责对象第22-23页
        三、监察权的监督对象第23页
        四、监察权的监督内容第23-24页
        五、监察权的手段第24-25页
    第二节 监察权的特征第25-28页
        一、专门性第25页
        二、独立性第25-26页
        三、全面性第26页
        四、日常性第26-28页
第三章 监察权的配置方式第28-34页
    第一节 当代各国家和地区监察权的配置状况第28-29页
    第二节 监察权的三种配置方式第29-34页
        一、议会监察型第29-30页
        二、行政监察型第30-31页
        三、独立监察型第31-34页
第四章 我国当前监察权的配置状况及其问题第34-40页
    第一节 我国当前监察权的配置状况第34-36页
        一、我国宪法法律中对监察权的规定第34-35页
        二、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中的监察权设置状况第35-36页
    第二节 我国当前监察权配置中的问题第36-40页
        一、监察机关独立性较弱第36-37页
        二、监察对象的范围有限第37-38页
        三、监察的内容错位和方式越位第38-40页
第五章 我国监察权配置方式的选择及其完善第40-46页
    第一节 我国监察权配置方式的选择第40-42页
    第二节 我国监察权配置方式的完善第42-46页
        一、在全国人大设立监察委员会及监察专员第42页
        二、监察委员会专职于全面性、日常性监督第42-43页
        三、撤销监察部,由监察委员会派驻监察专员第43-44页
        四、取消合署办公,由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察权第44-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2-54页
致谢第54-56页
个人简历第56-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救济问题研究
下一篇:第三部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