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 水稻稻瘟病 | 第10-12页 |
1.1 水稻稻瘟病简介 | 第10-11页 |
1.2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 第11-12页 |
2 植物内生菌 | 第12-15页 |
2.1 植物内生菌简介 | 第12-14页 |
2.2 内生菌的发展前景 | 第14页 |
2.3 内生菌的筛选 | 第14-15页 |
3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 | 第15-20页 |
3.1 天然产物的提取技术 | 第15-16页 |
3.1.1 溶剂提取法 | 第15-16页 |
3.1.2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 第16页 |
3.2 天然产物的分离技术 | 第16-20页 |
3.2.1 沉淀法 | 第16-17页 |
3.2.2 膜分离法 | 第17页 |
3.2.3 结晶法 | 第17-18页 |
3.2.4 色谱法 | 第18-20页 |
4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稻瘟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21-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1.1 材料 | 第2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1.3 培养基 | 第21页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1.5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1.5.1 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 第22-23页 |
1.5.2 拮抗细菌的鉴定 | 第23-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2.1 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 第27-28页 |
2.2 拮抗细菌的鉴定 | 第28-31页 |
2.2.1 拮抗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8-31页 |
2.2.2 拮抗细菌的形态观察 | 第31页 |
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BP6221抑菌成分的理化性质及活性评估 | 第32-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1.1 材料 | 第32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1.4.1 Bp6221滤液抑菌成分的极性鉴定 | 第32-33页 |
1.4.2 Bp6221滤液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33-34页 |
1.4.3 Bp6221滤液的酸碱耐受性 | 第34页 |
1.4.4 温度对Bp6221滤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1.4.5 培养时间对Bp6221滤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2.1 Bp6221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极性 | 第35-36页 |
2.2 Bp6221滤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 | 第36-37页 |
2.3 Bp6221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酸碱耐受性 | 第37-38页 |
2.4 温度对Bp6221滤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2.5 培养时间对Bp6221滤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BP6221抑菌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 第41-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1.1 材料 | 第41页 |
1.2 试剂 | 第41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1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41-44页 |
1.4.1 丙酮沉淀蛋白质 | 第41-42页 |
1.4.2 柱色谱法分离纯化活性物质 | 第42-43页 |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活性物质 | 第43-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2.1 MCI分离效果 | 第44-45页 |
2.2 HPLC分离效果 | 第45-50页 |
2.3 分子量的测定 | 第50-53页 |
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