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1.5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相关内涵的界定 | 第19-22页 |
2.1.1 经济适用房 | 第19-20页 |
2.1.2 经济适用房政策效果评估 | 第20-21页 |
2.1.3 经济适用房政策效果评估标准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公平分配理论 | 第22-23页 |
2.2.2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3-24页 |
2.2.3 贝弗里奇的思想 | 第24页 |
3 成都市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现状 | 第24-31页 |
3.1 成都市经济适用房政策概述 | 第24-26页 |
3.2 成都市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情况 | 第26-31页 |
4 成都市经济适用房政策回应性评估 | 第31-39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4.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7页 |
4.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4.2.2 受访者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认知 | 第33-36页 |
4.2.3 受访者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满意度 | 第36-37页 |
4.3 评估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5 成都市经济适用房政策影响评估 | 第39-42页 |
5.1 供给效应 | 第39-40页 |
5.2 经济效应 | 第40-41页 |
5.3 社会效应 | 第41页 |
5.4 评估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6 成都市经济适用房政策效益评估 | 第42-50页 |
6.1 数据来源 | 第42页 |
6.2 评估方法和原则 | 第42-43页 |
6.3 评估过程 | 第43-50页 |
6.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46页 |
6.3.2 评价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及权重的计算 | 第46-47页 |
6.3.3 评估分值的计算 | 第47-48页 |
6.3.4 评估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0-5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51-53页 |
7.2.1 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识 | 第51页 |
7.2.2 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提高保障对象的满意水平 | 第51-52页 |
7.2.3 做好政策公开工作,确保经济适用房的公平分配 | 第52页 |
7.2.4 加大经济适用房投资力度,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