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党的宣传工作论文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6-26页
    一、选题意义第16-18页
    二、研究现状第18-23页
    三、研究思路第23-24页
    四、研究方法第24-25页
    五、创新之处第25-26页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理论依据第26-63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第26-31页
        一、人民报刊是是人民精神、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第26-27页
        二、人民报刊是“第三个因素”、具有诚实品质和内在规律性第27-28页
        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夺取舆论阵地”第28-29页
        四、党的机关报必须忠实地宣传党的观点第29-30页
        五、“党的机关报必须由站在党的中心和斗争的中心的人来编辑”第30-31页
    第二节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运用媒体宣传并加强管理的思想第31-36页
        一、要运用媒体加强共产主义教育第31-32页
        二、系统提出“理论灌输”论并特别重视媒体在理论灌输中的作用第32-34页
        三、媒体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第34-35页
        四、加强对传播媒体的管理第35-36页
    第三节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要发挥媒体政治功能的思想第36-41页
        一、宣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第36-38页
        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提高群众斗争情绪第38-39页
        三、教育群众、提高群众文化水平第39页
        四、批评监督和自由讨论第39-41页
    第四节 邓小平关于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宣传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原则的思想第41-47页
        一、理直气壮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第41-42页
        二、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第42页
        三、坚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和党性原则第42-44页
        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第44-45页
        五、坚持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原则第45-46页
        六、坚持群众路线原则第46-47页
    第五节 江泽民关于中国共产党应对新媒体“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思想第47-52页
        一、“积极发展”——充分肯定网络等新媒体的积极意义第48-49页
        二、“加强管理”——不可忽视网络等新媒体的负面影响第49-50页
        三、“趋利避害”——党和政府应对网络等新媒体的基本态度第50-51页
        四、“为我所用”——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网络等新媒体第51-52页
    第六节 胡锦涛关于党提高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思想第52-59页
        一、“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第52-53页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第53-54页
        三、“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54-56页
        四、“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第56-57页
        五、“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第57-59页
    第七节 习近平关于党和政府主办媒体必须姓党的思想第59-63页
        一、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第59-60页
        二、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第60页
        三、新闻媒体要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第60-61页
        四、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第61页
        五、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能力第61-63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第63-92页
    第一节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第63-67页
        一、关于党运用媒体宣传的性质与作用第63-64页
        二、关于党运用媒体宣传的任务与工作方法第64-65页
        三、关于党运用媒体宣传的工作管理体制第65-66页
        四、关于党报工作者的素质修养第66-67页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第67-70页
        一、对党报功能和作用的新认识第67-68页
        二、对党运用媒体宣传任务和方法的新思路第68-69页
        三、对党运用媒体宣传内容和形式的新看法第69-70页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第70-74页
        一、强调新闻媒体宣传内容必须完全真实第70-71页
        二、明确党报应该具备的品质第71-72页
        三、提出“全党办报”的口号和主张第72-73页
        四、批判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第73页
        五、确立党对外宣传的思想和方针第73-74页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第74-77页
        一、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宣传面临的任务第74-75页
        二、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宣传的特点第75-76页
        三、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必须遵循的方针第76-77页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第77-81页
        一、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改革发展时期:1949 年—1956 年第77-79页
        二、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出现偏差时期:1957 年—1976 年第79-81页
    第六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第81-86页
        一、党的新闻媒体工作的拨乱反正和发展时期:1978 年—1989年第81-84页
        二、党的新闻媒体工作的完善与成熟时期: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第84-86页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特点第86-88页
        一、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形式日益多样化第86-87页
        二、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功能日趋全面化第87-88页
        三、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要求日趋严格化第88页
    第八节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88-92页
        一、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经验总结第88-90页
        二、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教训反思第90-92页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第92-119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塑造良好形象的能力建设第92-97页
        一、政党形象及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意义第92-94页
        二、媒体影响力是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重要能力第94-95页
        三、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塑造良好形象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第95-97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建设第97-101页
        一、坚持“三贴近”引导舆论能力建设第97-98页
        二、坚持“三结合”引导舆论能力建设第98页
        三、坚持“传递社会好声音、集聚发展正能量”引导舆论能力建设第98-99页
        四、坚持提高公信力引导舆论能力建设第99页
        五、创新和改进网上宣传引导舆论的能力建设第99-100页
        六、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引导舆论的能力建设第100-101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善于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建设第101-109页
        一、中国共产党善于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第101-103页
        二、中国共产党善待媒体能力建设第103-105页
        三、中国共产党善用媒体能力建设第105-107页
        四、中国共产党善管媒体能力建设第107-109页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在突发事件中媒体应对的能力建设第109-113页
        一、中国共产党在突发事件中媒体应对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第109-111页
        二、建立突发事件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第111-112页
        三、建立高效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第112页
        四、面对突发事件分阶段采取不同的媒体应对策略第112-113页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对外传播的能力建设第113-119页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建设第113-114页
        二、深耕议题“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建设第114-115页
        三、对外传播话语权构建的能力建设第115-116页
        四、对外传播公信力建设第116-119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现实挑战第119-141页
    第一节 政党与媒体关系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19-121页
        一、改革开放以前政党与媒体关系第119页
        二、改革开放以来政党与媒体关系的变化第119-120页
        三、政党与媒体关系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20-121页
    第二节 多元化社会的政党政治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21-128页
        一、身陷多元化社会的政党政治第121-124页
        二、多元化社会的政党政治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24-128页
    第三节 网络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28-131页
        一、网络媒体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28-129页
        二、网络社会思潮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29-130页
        三、网络共同体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30页
        四、网民的政治诉求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30-131页
    第四节 非公共理性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31-135页
        一、理性选择、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第131-132页
        二、理性悖论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32-135页
        三、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呼唤公共理性第135页
    第五节 信息沟通渠道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35-138页
        一、传统信息沟通渠道失灵第135-136页
        二、现代信息沟通渠道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36-138页
    第六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38-141页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分类第138页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38-141页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第141-168页
    第一节 坚持五个“转变”的党管媒体的工作思路第141-146页
        一、从党管党报党刊转变为党管媒体第141-142页
        二、从党管“四权”转变为管导向、管宏观第142-143页
        三、从党政主导的“管制”模式转变为多方参与的“治理”模式第143-144页
        四、从对舆论的刚性控制转变为遵循舆论规律的柔性引导第144-145页
        五、从主要依靠政策进行管理转变为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第145-146页
    第二节 创新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的运行方式第146-149页
        一、创新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进行意识形态引导的方式第146-148页
        二、创新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搜集、整合社会利益的方式第148-149页
        三、创新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沟通方式.134第149页
    第三节 积极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49-155页
        一、加强舆论导向力建设第149-150页
        二、加强理论透析力建设第150-152页
        三、加强洞察预见力建设第152-153页
        四、加强媒体传播力建设第153-154页
        五、加强国际影响力建设第154-155页
    第四节 增强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第155-161页
        一、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第155-157页
        二、培育广大领导干部的新媒介素养第157-158页
        三、提高领导干部驾驭新媒体的能力第158-159页
        四、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第159-160页
        五、借鉴国外政党运用新媒体的成功经验第160-161页
    第五节 积极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的挑战第161-168页
        一、引导网民理性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第161-163页
        二、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及时公开信息第163-164页
        三、注意培养并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第164页
        四、正确对待网民的政治诉求第164-165页
        五、建立网络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第165-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笔人物画构图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拟均相”多相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