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31页 |
1.1 石墨烯的发现与结构 | 第12-14页 |
1.2 石墨烯的制备现状 | 第14-20页 |
1.2.1 自上而下的剥离方法 | 第14-18页 |
1.2.2 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3 MoS_2及其异质结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3.1 MoS_2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2 石墨烯/二硫化钼层状异质结的研究 | 第22-24页 |
1.4 超临界流体 | 第24-28页 |
1.4.1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 第25页 |
1.4.2 超临界二氧化碳剥离层状材料 | 第25-28页 |
1.4.3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异质结 | 第28页 |
1.5 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诱导反向胶束乳液微环境制备石墨烯的研究 | 第31-52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2页 |
2.2.1 主要试剂及原料 | 第32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32-35页 |
2.3.1 石墨烯纳米片层的制备 | 第32-33页 |
2.3.2 样品的表征 | 第33-34页 |
2.3.3 SC CO_2/PVP/H_2O体系的乳液相行为研究 | 第34页 |
2.3.4 石墨烯导电纸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5-50页 |
2.4.1 制备的石墨烯片层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35-40页 |
2.4.2 在CO_2/PVP/H_2O体系中剥离石墨烯的机理 | 第40-42页 |
2.4.3 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溶液组成、初始粉末浓度和离心速率对石墨烯剥离的影响 | 第42-46页 |
2.4.4 石墨烯基导电纸和复合纤维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46-50页 |
2.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超临界CO_2辅助制备2H-/1T-MoS_2/graphene多相异质结及其光电流响应 | 第52-65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3页 |
3.2.1 主要试剂及原料 | 第53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3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53-55页 |
3.3.1 石墨烯和二硫化钼片层的制备 | 第53-54页 |
3.3.2 2H-/1T-MoS_2/graphene多相异质结的制备 | 第54页 |
3.3.3 样品的表征 | 第54-55页 |
3.3.4 制备的2H-/1T-MoS_2/graphene多相异质结的光电化学测试(PEC) | 第5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3.4.1 制备的多相异质结的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55-61页 |
3.4.2 制备的多相异质结的机理探究 | 第61-62页 |
3.4.3 制备的多相异质结的光电流响应分析 | 第62-63页 |
3.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