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新区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研究--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相关概念解读 | 第16-19页 |
1.3.1 工业新区 | 第16-17页 |
1.3.2 中央商务区 | 第17-19页 |
1.4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1.4.1 地域结构理论 | 第19-20页 |
1.4.2 增长极核理论 | 第20-21页 |
1.4.3 土地竞租理论 | 第21页 |
1.5 国内外中央商务区建设现状 | 第21-31页 |
1.5.1 国外中央商务区建设现状 | 第22-25页 |
1.5.2 国内中央商务区建设现状 | 第25-31页 |
1.5.3 小结 | 第31页 |
1.6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31-33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潍坊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件分析 | 第33-43页 |
2.1 潍坊滨海新区建设背景及意义 | 第33-34页 |
2.1.1 滨海新区建设背景 | 第33-34页 |
2.1.2 滨海新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 第34页 |
2.2 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现状概况 | 第34-38页 |
2.2.1 自然条件 | 第35-36页 |
2.2.2 人文资源 | 第36-37页 |
2.2.3 设施现状 | 第37页 |
2.2.4 现状用地布局 | 第37页 |
2.2.5 综合交通现状 | 第37-38页 |
2.2.6 城市景观现状 | 第38页 |
2.3 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发展SWOT分析 | 第38-42页 |
2.3.1 优势(strengths) | 第38-40页 |
2.3.2 劣势(weaknesses) | 第40-41页 |
2.3.3 机遇(opportunities) | 第41页 |
2.3.4 挑战(opportunities)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潍坊市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研究 | 第43-56页 |
3.1 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定位 | 第43-44页 |
3.1.1 功能定位 | 第43页 |
3.1.2 前景展望 | 第43-44页 |
3.2 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的理念与策略研究 | 第44-45页 |
3.2.1 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的设计理念 | 第44-45页 |
3.2.2 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的策略研究 | 第45页 |
3.3 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的总体布局 | 第45-47页 |
3.3.1 梦想岛布局结构 | 第46页 |
3.3.2 人居岛布局结构 | 第46-47页 |
3.4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 第47-50页 |
3.4.1 对外交通规划 | 第47-48页 |
3.4.2 道路系统规划 | 第48-50页 |
3.4.3 步行系统规划 | 第50页 |
3.5 绿地系统规划 | 第50-51页 |
3.5.1 规划结构 | 第50-51页 |
3.5.2 绿植配套设计 | 第51页 |
3.6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 | 第51-53页 |
3.6.1 规划结构 | 第51-52页 |
3.6.2 空间类型 | 第52-53页 |
3.7 其他城市系统规划 | 第53-56页 |
3.7.1 滨水空间规划 | 第53-54页 |
3.7.2 景观视线系统规划 | 第54页 |
3.7.3 竖向规划 | 第54-55页 |
3.7.4 建筑高度控制规划 | 第55页 |
3.7.5 土地使用强度规划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 第56-62页 |
4.1 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原则 | 第56页 |
4.1.1 环境友好设计 | 第56页 |
4.1.2 功能完备且有弹性 | 第56页 |
4.1.3 交通导向的精明增长 | 第56页 |
4.1.4 全方位联通体系 | 第56页 |
4.2 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措施 | 第56-57页 |
4.2.1 协调好政府利益与中央商务区建设的矛盾 | 第56-57页 |
4.2.2 运用规划的手段指导中央商务区的建设 | 第57页 |
4.2.3 重视城市环境的打造 | 第57页 |
4.3 城市设计导则 | 第57-62页 |
4.3.1 街道设计导则 | 第57-58页 |
4.3.2 建筑设计导则 | 第58-60页 |
4.3.3 照明设计导则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2-64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62页 |
5.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件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