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9页 |
·研究依据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武功整复学相关研究 | 第9-13页 |
·武功整复学说理论基础 | 第9-11页 |
·武功整复学操作技法 | 第11-12页 |
·武功整复颈部整复手法 | 第12-13页 |
·关节活动度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关节活动度 | 第13页 |
·颈椎活动受限流行病学资料 | 第13-15页 |
·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病理生理意义 | 第15页 |
·颈椎活动度常用测量方法 | 第15-16页 |
·中医对颈椎活动受限的认识 | 第16-19页 |
·病名 | 第16页 |
·病因病机 | 第16-18页 |
·常用治疗 | 第18-19页 |
·现代医学对颈椎活动受限的认识 | 第19-20页 |
·现代医学对颈椎活动受限病因的认识 | 第19页 |
·现代医学对颈椎活动受限的治疗 | 第19-20页 |
·练功十八法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6页 |
·实验对象 | 第21-22页 |
·研究对象来源 | 第21-22页 |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剔除、脱落标准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专家咨询法 | 第22-23页 |
·实验法 | 第23-26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6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6-33页 |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改善的比较 | 第26-27页 |
·实验组与对照组颈椎各方向活动度的比较 | 第27-33页 |
5 分析讨论 | 第33-37页 |
·颈椎运动特点及活动受限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武功整复颈项部整复技术对颈部疼痛的改善分析 | 第35-36页 |
·武功整复颈项部整复技术对颈椎活动度的改善分析 | 第36-37页 |
·恢复颈部动力性平衡 | 第36页 |
·恢复颈部静力性平衡 | 第36-3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7页 |
·建议 | 第37-38页 |
7 致谢 | 第38-39页 |
8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件 | 第43-44页 |
附件 1 | 第43-44页 |
附件 2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