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结晶器传热行为 | 第10-20页 |
·结晶器传热环节 | 第10-14页 |
·结晶器传热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17页 |
·沿结晶器高度方向热流分布 | 第17-18页 |
·直角结晶器和倒角结晶器角部传热研究 | 第18-20页 |
·结晶器内坯壳角部裂纹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20-22页 |
·结晶器内坯壳角部横裂纹的形成机理 | 第20页 |
·结晶器内坯壳角部纵裂纹的形成机理 | 第20-21页 |
·结晶器内坯壳角横裂和角纵裂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倒角结晶器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倒角结晶器技术发展 | 第22-24页 |
·倒角结晶器传热的研究 | 第24-25页 |
·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25-27页 |
·国内外结晶器传热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文献总结及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不同类型倒角结晶器与直角结晶器铜板温度场的研究 | 第31-44页 |
·结晶器传热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基本假设 | 第31页 |
·控制方程 | 第31-32页 |
·计算过程中结晶器角缝的处理 | 第32-33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3-37页 |
·铜板冷面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铜板热面边界条件 | 第34-37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7页 |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第37-39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不同类型结晶器铜板温度场分布云图 | 第39-41页 |
·不同类型结晶器窄面铜板弯月面温度分布研究 | 第41-42页 |
·不同类型结晶器角部弯月面横断面温度分布研究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倒角结晶器倾角优化设计 | 第44-63页 |
·3孔1槽倒角结晶器倾角优化设计 | 第44-51页 |
·计算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44-45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5-46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6-47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2孔1槽型倒角结晶器倾角优化设计 | 第51-57页 |
·计算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51-52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2-57页 |
·结果讨论 | 第57-62页 |
·温度分布对角纵裂的影响 | 第57-59页 |
·温度分布对倒角结晶器铜板寿命的影响 | 第59-60页 |
·铜板倒角面水孔和水槽温度分布对结垢的影响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实际边界条件下倒角结晶器铜板温度场数值仿真 | 第63-77页 |
·倒角结晶器铜板实际温度场的计算方法 | 第63页 |
·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模型假设 | 第63-64页 |
·传热基本方程 | 第64页 |
·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64页 |
·计算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64-69页 |
·铜板热面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64-68页 |
·铜板冷面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68-69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69-70页 |
·铜板热面实际热流密度与拟合热流密度的误差分析 | 第70-71页 |
·宽面热流密度误差分析 | 第70页 |
·窄面热流误差分析 | 第70-71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1-76页 |
·倒角结晶器温度场云图 | 第71-72页 |
·不同位置铜板横断面温度场分布 | 第72-74页 |
·倒角结晶器铜板温度场分析 | 第74-75页 |
·热流边界条件的选取对铜板温度场的影响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77-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7页 |
·创新点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