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气测录井技术 | 第7-9页 |
| ·气测解释技术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第2章 气测录井技术 | 第11-18页 |
| ·气测录井主要部件 | 第11-15页 |
| ·脱气器和样品泵 | 第11-12页 |
| ·色谱柱 | 第12-15页 |
| ·气体测量参数及其含义 | 第15-17页 |
| ·全烃 | 第15页 |
| ·组分 | 第15-16页 |
| ·随钻分析与全脱分析的关系 | 第16-17页 |
| ·小结 | 第17-18页 |
| 第3章 气测解释技术 | 第18-28页 |
| ·气测解释思路 | 第18-19页 |
| ·以体积概念为线索的解释 | 第18页 |
| ·以成分概念为线索的解释 | 第18页 |
| ·气测解释的一般原则 | 第18-19页 |
| ·解释图版 | 第19-27页 |
| ·特征图版 | 第19-22页 |
| ·能量图版 | 第22-24页 |
| ·趋势图版 | 第24-25页 |
| ·趋势-能量图版 | 第25-27页 |
| ·人工解释与图版分析的关系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4章 油气层纵向连续解释评价方法 | 第28-37页 |
| ·气测录井资料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 ·储集层渗透性的影响 | 第28页 |
| ·钻井技术条件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含油气丰度曲线解释方法研究 | 第29-32页 |
| ·含油气丰度曲线解释方法原理分析 | 第30页 |
| ·含油气丰度曲线解释方法 | 第30-32页 |
| ·油气相对质量曲线解释方法研究 | 第32-34页 |
| ·油气相对质量曲线解释方法原理分析 | 第32页 |
| ·油、气相对质量曲线解释方法 | 第32-34页 |
| ·回归面积曲线解释方法研究 | 第34-36页 |
| ·回归面积曲线解释方法原理分析 | 第34-35页 |
| ·回归面积曲线解释方法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5章 油气层纵向连续解释评价方法应用 | 第37-71页 |
| ·应用流程 | 第37-38页 |
| ·基础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37-38页 |
| ·绘制曲线及解释曲线组合 | 第38页 |
| ·综合解释评价与判断 | 第38页 |
| ·气测录井资料油气层纵向连续解释评价方法应用 | 第38-65页 |
| ·含油气丰度和油气相对质量曲线组合判断地层流体性质 | 第38-57页 |
| ·应用回归面积曲线解释方法划分有利储层 | 第57-65页 |
| ·解释方法的特性 | 第65-69页 |
|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改进措施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建议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