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 第2章 B介子衰变的一般理论 | 第13-24页 |
| ·标准模型的简介 | 第13-17页 |
| ·费米子场部分 | 第13-15页 |
| ·规范场部分 | 第15页 |
| ·Higgs场部分 | 第15-17页 |
| ·低能有效哈密顿量与Wilson系数 | 第17-19页 |
| ·算符乘积展开与重整化方案 | 第19-21页 |
| ·B介子衰变中的CP破坏 | 第21-24页 |
| ·直接(direct)CP破坏——存在于B介子衰变中的CP破坏 | 第21-22页 |
| ·间接(indirect)CP破坏——存在于中性B介子混合中的CP破坏 | 第22-24页 |
| 第3章 微扰QCD因子化方法 | 第24-31页 |
| ·因子化定理 | 第25页 |
| ·光锥坐标和k_T因子化 | 第25-26页 |
| ·Sudakov因子 | 第26-29页 |
| ·阈值求和 | 第29-31页 |
| 第4章 微扰QCD计算B~0→π~0π~0 衰变 | 第31-42页 |
| ·微扰计算 | 第31-37页 |
|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 附录A Wilson系数 | 第43-44页 |
| 附录B 计算中用到的公式 | 第44-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工作情况 | 第53页 |
| 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
| 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