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新媒体与影视艺术创作研究 | 第10-11页 |
(二) 新媒体与影视艺术传播研究 | 第11-12页 |
(三) 新媒体与影视艺术营销研究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页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五、应用前景、学术价值 | 第13-15页 |
第一章:新媒体和数字化研究 | 第15-25页 |
一、新媒体研究 | 第15-20页 |
(一) 新媒体的几类界定 | 第15-16页 |
(二) 新媒体的特征分析 | 第16-18页 |
(三) 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与传统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关系比对 | 第18-20页 |
二、数字化研究 | 第20-23页 |
(一) 数字化的释义 | 第20-21页 |
(二) 数字化进入影视艺术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注释 | 第24-25页 |
第二章:影视艺术创作的数字化 | 第25-35页 |
一、数字化的前期准备 | 第25-28页 |
(一) 剧本创作准备 | 第25-26页 |
(二) 资金管理准备 | 第26-27页 |
(三) 服务信息准备 | 第27-28页 |
二、数字化的现场制作 | 第28-30页 |
(一) 机械设备控制 | 第28-29页 |
(二) 虚拟制作技术 | 第29-30页 |
三、数字化的后期处理 | 第30-34页 |
(一) 非线性编辑技术 | 第30-31页 |
(二) 计算机动画技术 | 第31-32页 |
(三) 数字合成技术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页 |
注释 | 第34-35页 |
第三章:影视艺术传播的数字化 | 第35-40页 |
一、数字化的影音品质 | 第35-36页 |
(一) 更高的传播精度 | 第35页 |
(二) 更大的传播量度 | 第35-36页 |
(三) 更广的传播围度 | 第36页 |
二、数字化的收视平台 | 第36-39页 |
(一) 数字影视媒体——数字电视 | 第36-37页 |
(二) 宽带网络媒体——网络电视 | 第37-38页 |
(三) 移动数字媒体——手机电视 | 第38页 |
(四) 独立存储媒体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第四章:影视艺术产业的数字化 | 第40-48页 |
一、数字化的融合与分离 | 第40-42页 |
(一) 融合的趋势:三网融合 | 第40-41页 |
(二) 分离的趋势:制播分离 | 第41-42页 |
二、数字化的发行与盈利 | 第42-47页 |
(一) 卖内容:多媒体整合营销 | 第43-44页 |
(二) 卖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 | 第44-45页 |
(三) 卖品牌:后影视产品开发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第五章:数字化给中国影视文化的启示及前景展望 | 第48-55页 |
一、启示 | 第48-52页 |
(一) 影视创作:艺术为本与科技为用的双向融合 | 第48-49页 |
(二) 影视传播:全球战略与本土战略的双管齐下 | 第49-51页 |
(三) 影视产业:商业内涵与文化内涵的双重建构 | 第51-52页 |
二、展望 | 第52-53页 |
(一) 新媒体时代的影视艺术创作者 | 第52页 |
(二) 新媒体时代的影视艺术观众群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