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南内陆地区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33页 |
| ·大地构造位置与演化 | 第13-20页 |
| ·前燕山构造阶段 | 第14-16页 |
| ·燕山构造阶段 | 第16-20页 |
| ·喜山构造阶段 | 第20页 |
| ·区域地层 | 第20-28页 |
| ·前白垩系 | 第20-22页 |
| ·白垩系 | 第22-27页 |
| ·新生界 | 第27-28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28-31页 |
| ·前燕山岩浆旋回 | 第28页 |
| ·燕山岩浆旋回 | 第28-31页 |
| ·深大断裂 | 第31-33页 |
| 2 挤压构造事件的地质证据 | 第33-41页 |
| ·角度不整合 | 第33页 |
| ·推覆构造 | 第33-36页 |
| ·褶皱变形 | 第36页 |
| ·构造变质 | 第36页 |
| ·逆掩断层 | 第36-38页 |
| ·底砾岩 | 第38-40页 |
| ·埃达克质高压型粗面岩 | 第40-41页 |
| 3 挤压构造事件发生的地质时代 | 第41-51页 |
| ·不整合面的制约 | 第41-42页 |
| ·构造变形的制约 | 第42-43页 |
| ·挤压背景致早白垩世中期岩浆活动微弱 | 第43-44页 |
| ·同位素年龄制约 | 第44-47页 |
| ·新生矿物绢云母K-Ar法年龄制约 | 第47-51页 |
| ·样品描述 | 第47页 |
| ·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 ·绢云母K-Ar法定年结果 | 第48-51页 |
| 4 挤压构造事件的动力来源 | 第51-55页 |
| 5 地质意义 | 第55-57页 |
| ·挤压事件间隔岩浆活动及红色碎屑沉积事件 | 第55页 |
| ·多旋回的构造-岩浆演化特征 | 第55-56页 |
| ·挤压事件对燕山期成矿作用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