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 ·猪链球菌的概述 | 第16-17页 |
| ·2型猪链球菌的概述 | 第17-22页 |
| ·病原学 | 第17页 |
| ·毒力因子 | 第17-18页 |
| ·流行病学 | 第18-19页 |
| ·致病机制 | 第19-20页 |
| ·临床症状 | 第20-21页 |
| ·诊断和防治 | 第21-22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2型猪链球菌SSU05-0474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的纯化 | 第23-35页 |
| ·材料 | 第23-26页 |
| ·菌种,质粒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4-26页 |
| ·方法 | 第26-32页 |
| ·载体的构建 | 第26-30页 |
| ·SsMps蛋白的小量表达 | 第30页 |
| ·pET22b空载体的小量表达 | 第30页 |
| ·SsMps蛋白的大量表达及纯化 | 第30-31页 |
| ·SsMps蛋白的浓缩 | 第31页 |
| ·SsMps蛋白的除盐 | 第31页 |
| ·SsMps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 第31-32页 |
| ·结果 | 第32-33页 |
| ·SsMps基因的PCR扩增及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结果 | 第32页 |
| ·SsMps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结果 | 第32-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2型猪链球菌SSU05-0474单克隆抗体制备和特性的研究 | 第35-47页 |
| ·材料 | 第35-36页 |
| ·细胞和实验动物 | 第35页 |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 ·主要仪器 | 第35-36页 |
| ·方法 | 第36-42页 |
| ·动物免疫 | 第36页 |
| ·ELISA检测抗体效价 | 第36-37页 |
| ·细胞融合 | 第37-39页 |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 | 第39-40页 |
|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 | 第40-41页 |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41页 |
| ·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41页 |
| ·单克隆抗体亚型的鉴定 | 第41-42页 |
|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检测 | 第42页 |
| ·结果 | 第42-45页 |
| ·小鼠三次免疫后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 ·融合11天后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的检测结果 | 第43页 |
| ·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 ·单克隆抗体亚类的鉴定结果 | 第44页 |
|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2型猪链球菌SSU05-0474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 | 第47-57页 |
| ·材料 | 第47-49页 |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47-49页 |
| ·方法 | 第49-53页 |
| ·噬菌体筛选步骤 | 第49-50页 |
| ·噬菌体滴度的测定 | 第50-51页 |
| ·噬菌斑的扩增 | 第51页 |
| ·噬菌体DNA对靶分子结合的ELISA检测 | 第51页 |
| ·噬菌体DNA的纯化及测序 | 第51-52页 |
| ·表位多肽的推导与表位分析 | 第52页 |
| ·合成多肽与SSU05-0474单抗结合的特异性检测 | 第52页 |
| ·合成多肽对SSU05-0474蛋白与单抗的竞争性抑制 | 第52-53页 |
| ·结果 | 第53-56页 |
| ·扩增的噬菌体贮液对单抗1D9结合的ELISA结果 | 第53页 |
| ·阳性噬菌体DNA测序及同源性比对结果 | 第53-54页 |
| ·SsMps蛋白的表位多肽与SsMps蛋白单克隆抗体1D9的反应结果 | 第54-55页 |
| ·SsMps蛋白的表位多肽与SsMps蛋白的竞争性抑制结果 | 第55-56页 |
| ·讨论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