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救灾论文

本溪市自然灾害救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5-16页
  (一)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研究内容第16页
 四、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7-20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一)灾害概念第17页
  (二)灾害救助概念第17-18页
 二、相关基础理论第18-20页
  (一)危机管理理论第18页
  (二)公共产品理论第18-20页
第三章本溪市灾害救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20-30页
 一、本溪市灾害救助现状第20-26页
  (一)本溪市自然灾害种类及其特点第20-22页
  (二)本溪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第22页
  (三)本溪市灾害救助的相关制度第22-26页
 二、本溪市灾害救助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一)灾害救助主体单一第26-27页
  (二)灾害救助对象界定模糊第27页
  (三)灾害救助程序还需完善第27-28页
  (四)灾害救助标准尚待提高第28页
  (五)灾害救助方式重实物轻心理第28-30页
第四章本溪市灾害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4页
 一、非政府组织在本溪市的认可度低第30页
 二、忽视救助对象分类的重要性第30-31页
 三、灾害救助属于非经常性救助第31-32页
 四、灾害救助资金不足第32-33页
 五、灾害救助方式缺乏创新性第33-34页
第五章国外灾害救助的启示第34-39页
 一、各救灾主体协作紧密,形成救灾合力第34-35页
 二、按家庭收入状况和因灾损失情况划分灾害救助对象第35-36页
 三、灾害救助应急程序反应迅速,灾后申请程序人性化第36-37页
 四、较高标准的灾害慰抚金保障灾民生活第37页
 五、采取实物和心理并重的灾害救助方式第37-39页
第六章完善本溪市灾害救助的对策建议第39-47页
 一、切实提高本溪市非政府组织的救灾能力第39-40页
  (一)为非政府组织提供参与灾害救助的政策支持第39页
  (二)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建设第39-40页
 二、对本溪市灾害救助对象进一步分类、细化第40-41页
 三、深化本溪市灾害救助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第41-42页
  (一)深化救灾程序的科学性第41-42页
  (二)深化救助申请程序的合理性第42页
 四、逐步提高本溪市灾害救助标准第42-45页
  (一)在本溪市引入自然灾害社会保险制度第42-44页
  (二)拓宽本溪市灾害救助资金来源第44-45页
 五、丰富本溪市灾害救助方式第45-47页
  (一)增加实物救助中的物品种类第45页
  (二)确立低息贷款和危机咨询的救助方式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个人简历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社会科学类社会组织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陕西省志丹县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