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超声检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产品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超声检测耦合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动水耦合理论研究 | 第18-29页 |
| ·流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 第18页 |
| ·拉格朗日法 | 第18页 |
| ·欧拉法 | 第18页 |
| ·流场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 | 第19页 |
| ·流线和迹线 | 第19页 |
| ·元流、总流和过流断面 | 第19-20页 |
| ·伯努利积分及能量方程 | 第20-21页 |
| ·动水耦合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 ·流体状态简介 | 第21-22页 |
| ·超声波衰减原因 | 第22页 |
| ·超声耦合方式 | 第22-26页 |
| ·超声耦合方式的分类 | 第22-25页 |
| ·动水耦合定义 | 第25-26页 |
| ·换能器、耦合头结构、耦合介质、被检工件四者的相互作用规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机床超声检测耦合头结构设计与优化 | 第29-40页 |
| ·耦合头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 ·耦合头结构模型的仿真 | 第31-37页 |
| ·耦合头结构模型的优化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数控车床超声检测附件动水耦合技术试验研究 | 第40-48页 |
| ·耦合液循环系统研究 | 第40-41页 |
| ·耦合参数试验研究 | 第41-46页 |
| ·喷水速度对检测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喷水距离对检测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出水口直径对检测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最佳耦合理论研究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机床超声检测附件耦合技术产品族研究 | 第48-54页 |
| ·机床超声检测附件耦合部件产品族定义 | 第48-49页 |
| ·产品族的定义 | 第48页 |
| ·机床超声检测附件产品族 | 第48-49页 |
| ·机床超声检测附件耦合部件产品族 | 第49页 |
| ·产品族模块化设计 | 第49-50页 |
| ·机床超声检测附件耦合部件产品族功能分析 | 第50-51页 |
| ·机床超声检测附件耦合部件产品族设计 | 第51-53页 |
| ·耦合头模块设计 | 第51-52页 |
| ·耦合循环系统模块设计 | 第52页 |
| ·耦合部件的安装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