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碳与储锂纳米材料的复合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8页
   ·引言第12页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2-15页
     ·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2-13页
     ·常见的锂离子正极材料第13-14页
     ·常见的锂离子负极材料第14-15页
   ·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5-18页
   ·氧化物及氯化物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8-19页
   ·碳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9-27页
     ·碳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意义及主要复合方式第19-21页
     ·混合法复合方式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碳负载复合方式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碳包覆复合方式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探索石墨夹层复合方式电极材料第25-27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38页
第二章 Fe_3O_4@C核壳纳米环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8-58页
   ·引言第38-39页
   ·实验部分第39-40页
     ·实验试剂第39页
     ·Fe_2O_3前驱物的制备过程第39页
     ·Fe_3O_4@C环形核壳纳米结构的制备过程第39-40页
     ·样品表征第40页
     ·电学性质测试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纳米Fe_3O_4@C环形核壳结构的形成过程及样品表征第41-44页
     ·红细胞状Fe_3O_4@C纳米粒子的表征第44-45页
     ·Fe_3O_4@C纳米环与Fe_3O_4@C实心粒子的电化学性能对比第45-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补充材料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第三章 石墨烯负载Fe_2O_3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8-68页
   ·引言第58-59页
   ·实验部分第59-60页
     ·实验试剂第59页
     ·氧化石墨烯(GO)稀溶液的制备第59页
     ·Fe_2O_3纳米环的制备过程第59页
     ·RGO/Fe_2O_3纳米环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第59-60页
     ·样品表征第60页
     ·电学性质测试第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4页
     ·RGO/Fe_2O_3复合材料的样品表征第60-62页
     ·RGO/Fe_2O_3复合材料的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第四章 FeCl_3-石墨夹层化合物——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68-86页
   ·引言第68页
   ·实验部分第68-70页
     ·实验试剂第69页
     ·一阶、二阶FeCl_3-GICs的制备过程第69页
     ·样品表征第69页
     ·电学性质测试第69-70页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70-78页
     ·一阶以及二阶FeCl_3-GICs的表征第70-72页
     ·一阶和二阶FeCl_3-GICs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72-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补充材料第79-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五章 Cl掺杂石墨-FeCl_2夹层复合材料: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86-106页
   ·引言第86-87页
   ·实验部分第87-88页
     ·试剂第87页
     ·FeCl_2-石墨夹层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第87-88页
     ·样品表征第88页
     ·电学性质测试第88页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88-95页
     ·样品物相与微结构表征第88-91页
     ·氯掺杂石墨-FeCl_2夹层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91-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补充材料第96-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步碳复合锡基、锑基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新型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