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雾霾治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对经济与环境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对经济与环境的研究 | 第12-13页 |
·雾霾治理的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框架、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协调发展中雾霾治理的理论分析 | 第17-26页 |
·协调发展的内涵界定 | 第17-18页 |
·协调的涵义及特性 | 第17页 |
·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17-18页 |
·在协调发展中治理雾霾的涵义 | 第18页 |
·协调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 第18-20页 |
·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 第19页 |
·经济发展与雾霾治理 | 第19-20页 |
·协调发展所遵循的原则 | 第20-21页 |
·短期求平衡 | 第20-21页 |
·长期追求经济发展 | 第21页 |
·雾霾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 第21-26页 |
·经济系统中生产、分配、交换及消费的质量守恒定律 | 第21-22页 |
·污染与雾霾产生的经济学原因 | 第22-24页 |
·雾霾治理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24-26页 |
第3章 京津冀协调发展现状与雾霾状况分析 | 第26-35页 |
·京津冀协调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京津冀经济发展现状 | 第26页 |
·京津冀能源消耗状况 | 第26-28页 |
·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 | 第28页 |
·京津冀的协调机制 | 第28-29页 |
·京津冀雾霾状况 | 第29-30页 |
·京津冀协调发展中雾霾状况产生的原因 | 第30-35页 |
·在雾霾的产生方面 | 第30-31页 |
·在雾霾的治理方面 | 第31-35页 |
第4章 国外雾霾治理经验、教训及启示 | 第35-43页 |
·英国伦敦从“雾都”到“绿城” | 第35-37页 |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 第35页 |
·烟雾事件的危害 | 第35-36页 |
·烟雾事件的元凶 | 第36页 |
·英国治理“雾都” | 第36-37页 |
·美国洛杉矶摘掉“烟雾城”的帽子 | 第37-38页 |
·洛杉矶烟雾事件 | 第37页 |
·烟雾来源与成因 | 第37-38页 |
·洛杉矶治理雾霾 | 第38页 |
·日本夺回蓝天的“保卫战” | 第38-40页 |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 第39页 |
·原因追查 | 第39页 |
·日本治理雾霾 | 第39-40页 |
·德国鲁尔区重现蓝天 | 第40页 |
·启示 | 第40-43页 |
·尽早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 第40-41页 |
·法制化与标准化结合,加强执法力度 | 第41页 |
·经济手段与行政措施并举 | 第41-43页 |
第5章 京津冀协调发展中雾霾治理的对策 | 第43-49页 |
·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 第43页 |
·发挥政府作用 | 第43-44页 |
·消除雾霾的外部性 | 第44-45页 |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 第45页 |
·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 | 第45-46页 |
·加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 | 第46-47页 |
·加速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 | 第47-49页 |
·各地区对其侧重点进行发展 | 第47-48页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