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水污染现状 | 第10页 |
·PPCPs及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 | 第10-11页 |
·磺胺类抗生素的起源和特点 | 第11-12页 |
·起源 | 第11-12页 |
·结构特点 | 第12页 |
·磺胺类抗生素的来源和危害 | 第12-16页 |
·来源 | 第12-15页 |
·危害 | 第15-16页 |
·抗生素的迁移转化规律 | 第16-17页 |
·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 | 第16页 |
·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 | 第16-17页 |
·饮用水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 | 第17-21页 |
·常规处理 | 第17页 |
·深度处理工艺 | 第17-18页 |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课题来源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标准品 | 第23页 |
·其它试剂 | 第23页 |
·实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紫外辐照反应装置 | 第23-24页 |
·恒温水浴摇床装置 | 第24-25页 |
·分析方法和检测仪器 | 第25-27页 |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两种SAs | 第25-26页 |
·TOC的测定 | 第26页 |
·其他测定仪器 | 第26-27页 |
第三章 UV/H_2O_2去除磺胺吡啶和磺胺甲基嘧啶的研究 | 第27-40页 |
·反应动力学 | 第27-28页 |
·氧化剂类型直接对比 | 第28-29页 |
·氧化剂投加量影响 | 第29-31页 |
·目标污染物初始浓度影响 | 第31-33页 |
·初始pH值影响 | 第33-34页 |
·阴离子的影响 | 第34-37页 |
·自由基确认 | 第37-38页 |
·腐植酸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UV/PS工艺去除磺胺吡啶和磺胺甲基嘧啶的研究 | 第40-52页 |
·反应原理 | 第40页 |
·氧化剂类型 | 第40-42页 |
·氧化剂投加量影响 | 第42-43页 |
·目标污染物初始浓度影响 | 第43-45页 |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45-47页 |
·阴离子的影响 | 第47-49页 |
·自由基的确认 | 第49-50页 |
·腐植酸的影响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磁性CoFe_2O_4活化PMS降解磺胺吡啶和磺胺甲基嘧啶 | 第52-70页 |
·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52-58页 |
·单独PMS、单独CoFe_2O_4、以及CoFe_2O_4催化PMS比较 | 第52-53页 |
·催化剂投量影响 | 第53-54页 |
·氧化剂投量 | 第54-56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目标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8-60页 |
·初始pH对反应的影响 | 第60-62页 |
·阴离子的影响 | 第62-65页 |
·考察碳酸氢根离子的影响 | 第62-63页 |
·氯离子的影响 | 第63-65页 |
·腐植酸的影响 | 第65页 |
·自由基确认 | 第65-67页 |
·TOC矿化情况 | 第67页 |
·材料回收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