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床设计、制造与维修论文

并联机床运动精度及参数辩识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并联机床的发展历程第14-17页
   ·并联机床精度问题及相关研究方法第17-23页
     ·并联机床精度问题第17-18页
     ·并联机床误差分析研究现状第18-19页
     ·并联机床运动学标定研究现状第19-21页
     ·并联机床动力学模型及参数辨识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几何误差模型的建模方法研究第25-39页
   ·引言第25页
   ·串联机构几何误差建模第25-27页
   ·Stewart并联机构几何误差建模第27-29页
   ·五轴并联机床几何误差建模方法研究第29-33页
     ·五轴并联机床结构简介第29-30页
     ·并联机构部分误差建模第30-31页
     ·约束机构部分误差建模第31-33页
   ·3-TPS混联机床几何误差建模方法研究第33-38页
     ·3-TPS混联机床结构简介第33-34页
     ·并联机构部分误差建模第34-36页
     ·约束机构部分误差建模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带有约束机构的混联机床误差分析第39-49页
   ·引言第39页
   ·五轴并联机床误差分析第39-44页
     ·并联机构部分单一误差源影响分析第39-40页
     ·约束机构部分单一误差源影响分析第40-41页
     ·敏感误差源的敏感度分析第41-43页
     ·机构误差的综合影响分析第43-44页
   ·3-TPS混联机床误差分析第44-48页
     ·并联机构部分单一误差源影响分析第44-45页
     ·约束机构部分单一误差源影响分析第45-46页
     ·敏感误差源的敏感度分析第46-47页
     ·机构误差的综合影响分析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运动学标定研究第49-69页
   ·引言第49页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第49-51页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第49-50页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化步骤第50-51页
   ·五轴并联机床的运动学标定第51-61页
     ·并联机构部分机构参数的可辨识性分析第51-54页
     ·并联机构部分的运动学标定仿真第54-57页
     ·约束机构部分的运动学标定实验数据分析第57-61页
   ·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串联机构运动学标定第61-64页
     ·串联机构的标定流程第61页
     ·确定优化变量第61-62页
     ·设计目标函数第62页
     ·串联机构标定仿真第62-64页
   ·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标定第64-66页
     ·并联机器人的标定流程第64-65页
     ·确定优化变量第65页
     ·设计目标函数第65页
     ·Stewart并联机构标定仿真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5章 运动学标定方法的改进第69-89页
   ·引言第69页
   ·运动学参数的分步标定方法第69-72页
   ·五轴并联机床并联机构部分的运动学分步标定第72-76页
     ·运动学标定问题转化第72-73页
     ·并联机构部分机构参数的分步标定仿真第73-76页
   ·串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步标定第76-80页
   ·Stewart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步标定第80-86页
     ·并联机器人的分步标定流程第80-81页
     ·驱动支链的几何误差建模第81-82页
     ·确定优化变量第82-83页
     ·设计目标函数第83页
     ·Stewart并联机构分步标定仿真第83-86页
   ·本章小结第86-89页
第6章 五轴并联机床的精度综合研究第89-103页
   ·引言第89页
   ·并联机构部分铰接形式的优化第89-90页
   ·并联机构部分误差分析第90-95页
     ·影响因子方法简介第90页
     ·优化前的并联机构部分误差分析第90-92页
     ·优化后的并联机构部分误差分析第92-95页
   ·五轴并联机床的精度综合第95-100页
     ·加权精度综合策略第95-97页
     ·末端位置误差分配策略第97-98页
     ·并联机构部分的精度综合第98-99页
     ·约束机构部分的精度综合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3页
第7章 动力学建模及参数辨识研究第103-129页
   ·引言第103页
   ·五轴并联机床刚体动力学建模第103-122页
     ·五轴并联机床运动学分析第103-111页
     ·五轴并联机床动能与势能求解第111-115页
     ·五轴并联机床的动力学建模第115-122页
   ·五轴并联机床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第122-124页
     ·五轴并联机床的待辨识动力学参数第122-123页
     ·动力学参数辨识流程及辨识模型第123-124页
   ·五轴并联机床的动力学参数辨识仿真第124-127页
     ·动力学参数辨识轨迹设计第124-125页
     ·动力学参数辨识仿真第125-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29-131页
   ·结论第129-130页
   ·展望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1页
附录第141-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和科研、获奖情况第145-147页
作者简介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点磨削零件表面形貌特征及摩擦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复杂硫化铜钴矿生物浸出机理及新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