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神”之“志”要素评定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考核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中医“五神”之“志”要素研究 | 第10-16页 |
1. 中医“五神”简述 | 第10页 |
2. 中医“五神”之“志”含义的界定 | 第10-12页 |
·“志”的训诂学研究 | 第10-11页 |
·“志”内涵多角度诠释 | 第11页 |
·中医“五神”学说之“志”的内涵 | 第11-12页 |
·“志”为人类思维过程的终结 | 第11-12页 |
·“志”者,专意而不移也 | 第12页 |
·“志”蕴含情绪体验和神志表现 | 第12页 |
3. “志”的生理 | 第12-13页 |
·志意-内连骨髓,外通五脏 | 第12-13页 |
·志意者-御精神,收魂魄,和喜怒 | 第13页 |
·“志”和则五脏安 | 第13页 |
4. “志”的病理 | 第13-16页 |
·志亢进 | 第14页 |
·志不足 | 第14-16页 |
量表的研制 | 第16-42页 |
一、初始量表的形成 | 第16-19页 |
1. 数据库的构建及备选条目的形成 | 第16-17页 |
·文献来源 | 第16页 |
·分析软件 | 第16页 |
·文献筛选 | 第16页 |
·文献剔除 | 第16页 |
·症状术语规范 | 第16-17页 |
·症状的录入与核对 | 第17页 |
·分析方法 | 第17页 |
2. 结果分析-统计报表分析 | 第17页 |
3. 初始量表的构建 | 第17-19页 |
·量表条目池的确定 | 第17-18页 |
·条目的初筛 | 第18页 |
·初始评定量表的内容 | 第18-19页 |
·条目的顺序编排及初始评定量表的形成 | 第19页 |
二、初始量表的临床预调查 | 第19-33页 |
1. 培训 | 第19-20页 |
2. 样本量 | 第20页 |
3. 受试者来源 | 第20页 |
4. 病例的纳入标准 | 第20页 |
5. 病例的排除标准 | 第20页 |
6. 质量控制 | 第20页 |
7. 量表条目的筛选 | 第20-33页 |
·离散趋势法分析 | 第20-23页 |
·项目分析法分析 | 第23-25页 |
·因子分析法分析 | 第25-30页 |
·克朗巴赫α系数分析法 | 第30-31页 |
·条目筛选小结 | 第31-33页 |
三、最终量表的临床调查 | 第33-42页 |
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33-34页 |
2. 病例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第3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4. 数据的采集 | 第34页 |
5. 受试者的一般情况 | 第34-35页 |
6. 最终量表的数据分析 | 第35-42页 |
·项目分析 | 第35-36页 |
·症状条目的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因子分析 | 第37-42页 |
量表的评价-信效度考核 | 第42-48页 |
一、量表的信度评价 | 第42-44页 |
1. 重测信度 | 第42页 |
2. 分半信度 | 第42-44页 |
3. 克朗巴赫α系数 | 第44页 |
二、量表的效度评价 | 第44-46页 |
1. 内容信度 | 第44-46页 |
2. 结构信度 | 第46页 |
三、量表的得分统计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2页 |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2-53页 |
三、本研究的不足及下一步计划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综述 | 第56-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论文著作 | 第81-83页 |
详细摘要 | 第83-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