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模拟酶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模拟酶 | 第12页 |
·基于主体试剂的模拟酶 | 第12-13页 |
·基于膜体系及配合物的模拟酶 | 第13页 |
·基于酞菁的模拟酶 | 第13-14页 |
·金属卟啉的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金属卟啉模拟酶研究概况 | 第15页 |
·金属卟啉的催化活性 | 第15-18页 |
·金属卟啉的改性修饰 | 第16页 |
·金属卟啉负载到载体上 | 第16-18页 |
·活性碳纤维概述 | 第18-19页 |
·活性碳纤维的结构 | 第18页 |
·活性碳纤维作为催化剂载体 | 第18-19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课题的立论基础 | 第19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 第19-21页 |
·活性碳纤维负载金属卟啉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20页 |
·抗坏血酸协同活性碳纤维负载金属卟啉增强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活性碳纤维负载金属卟啉降解染料的研究 | 第21-40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活性碳纤维负载铁卟啉的制备 | 第23-24页 |
·hemin-ACF 的表征 | 第24页 |
·原子吸收光谱 | 第24页 |
·紫外可见光谱 | 第24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4页 |
·BET 测试 | 第24页 |
·催化降解染料性能 | 第24-25页 |
·hemin-ACF 降解染料的机理 | 第25页 |
·活性红 195 降解产物的测定 | 第25页 |
·活性种的测定 | 第25页 |
·结果讨论 | 第25-39页 |
·hemin-ACF 的表征 | 第25-29页 |
·原子吸收光谱 | 第25-26页 |
·紫外可见光谱 | 第26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6-29页 |
·hemin-ACF 降解染料的性能 | 第29-33页 |
·催化活性测试 | 第29-30页 |
·pH 值和温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hemin-ACF 的持续催化性能 | 第32-33页 |
·hemin-ACF 降解染料的机理 | 第33-39页 |
·活性红 195 降解产物的测定 | 第33页 |
·hemin-ACF/H2O2催化体系中活性种的检测 | 第33-35页 |
·催化活性增强的原因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抗坏血酸协同活性碳纤维负载金属卟啉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40-64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实验药品 | 第41页 |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实验过程 | 第42页 |
·催化性能测试 | 第42页 |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测试 | 第42页 |
·抗坏血酸增效机理的研究 | 第42页 |
·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62页 |
·催化性能的测试 | 第43-44页 |
·抗坏血酸增效原因的研究 | 第44-54页 |
·pH 对降解的影响 | 第45-47页 |
·活性碳纤维吸附对降解的影响 | 第47页 |
·抗坏血酸降解产物对降解的影响 | 第47-51页 |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对降解的影响 | 第51-52页 |
·碳自由基的产生历程及对降解的影响 | 第52-54页 |
·影响因素 | 第54-56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抗坏血酸浓度的影响 | 第55页 |
·H2O2浓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催化机理的分析 | 第56-62页 |
·反应体系中 ACF 持久性自由基的变化 | 第56-60页 |
·反应体系中双氧水的消耗情况 | 第60-61页 |
·反应体系中产生的高价铁 | 第61页 |
·催化机理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