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国外盈余管理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19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9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第19页 |
·逻辑推理法 | 第19-20页 |
2 盈余管理理论基础研究 | 第20-35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 第20-24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20-22页 |
·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 | 第22-23页 |
·盈余管理的特征 | 第23-24页 |
·盈余管理存在的前提条件 | 第24-27页 |
·经济人假设 | 第24-25页 |
·有限理性假设 | 第25页 |
·信息不对称性 | 第25-26页 |
·财务报表数据的有用性 | 第26-27页 |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 第27页 |
·盈余管理的动机理论 | 第27-31页 |
·契约动机 | 第27-29页 |
·资本市场动机 | 第29-30页 |
·基于政治成本动机的盈余管理 | 第30-31页 |
·盈余管理存在性的测度方法 | 第31-35页 |
·应计利润分离模型 | 第31-34页 |
·盈余频率分布模型 | 第34-35页 |
3 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和盈余管理存在性分析 | 第35-46页 |
·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特点 | 第35-36页 |
·政策大力支持 | 第35页 |
·发展空间巨大 | 第35-36页 |
·渗透性 | 第36页 |
·投融资环境不佳 | 第36页 |
·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的界定及其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的界定 | 第36-37页 |
·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现状 | 第37-38页 |
·盈余管理在节能环保企业存在性分析 | 第38-43页 |
·盈余管理在节能环保企业存在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盈余管理在节能环保企业存在性分析 | 第40-43页 |
·我国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后果分析 | 第43-46页 |
·对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本身的影响 | 第44-45页 |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第45-46页 |
4 我国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研究 | 第46-57页 |
·研究假设 | 第46-47页 |
·样本选择与模型设计 | 第47-48页 |
·样本选择 | 第47页 |
·模型设计 | 第47-48页 |
·实证过程及盈余管理程度分析 | 第48-55页 |
·实证过程 | 第48-50页 |
·盈余管理程度分析 | 第50-55页 |
·结论分析 | 第55-57页 |
·多数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 第55页 |
·正向和负向的盈余管理同时存在 | 第55-56页 |
·少数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进行了过度盈余管理 | 第56-57页 |
5 我国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实证研究 | 第57-63页 |
·研究假设 | 第57页 |
·样本选择与模型设计 | 第57-58页 |
·样本选择 | 第57页 |
·模型设计 | 第57-58页 |
·实证过程及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 第58-63页 |
·利用资产重组 | 第59-60页 |
·获取政府各种补助 | 第60页 |
·操纵真实的经济活动 | 第60-61页 |
·会计准则的的规定给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创造机会 | 第61-63页 |
6 针对我国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治理建议 | 第63-68页 |
·政府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 第63-64页 |
·加大科研投入和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双管齐下 | 第63页 |
·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完善资金监管制度 | 第63-64页 |
·加快完善具体会计准则,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 | 第64页 |
·完善公司治理,制约盈余管理行为 | 第64-66页 |
·强化监事会职能,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65页 |
·合理设计股权结构,切实降低盈余管理行为 | 第65-66页 |
·加强外部审计,提高审计监督水平 | 第66页 |
·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 第66-67页 |
·加强道德诚信的宣传教育 | 第67-68页 |
7 结束语 | 第68-70页 |
·研究成果总结 | 第68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