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法律架构分析--以经济法为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0. 前言第11-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相关文献综述第11-14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4-16页
1. 食品安全监管概述第16-34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9页
     ·食品安全第16-17页
     ·相关概念比对分析第17-18页
     ·食品安全监管第18-19页
   ·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法属性第19-25页
     ·监管依据:食品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第19-21页
     ·立法目的:以公共利益为本位第21-22页
     ·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性质:公法、私法兼备第22-23页
     ·成本与效益问题: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上各相关主体均存在成本效益分析第23-25页
   ·经济法视角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第25-30页
     ·公法调整的局限性第25-27页
     ·私法调整的局限性第27-28页
     ·经济法调整——公法为手段,私法相配合第28-30页
   ·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沿革第30-34页
     ·初步形成期(自1949年至1995年)第31页
     ·探索发展期(自1995年至2009年)第31-32页
     ·综合成长期(2009年至今)第32-34页
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4-48页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系统性建设缺失,亟需完善第34-36页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依赖于行政机构,对行业协会和公众参与有所忽略第36-38页
   ·食品企业自律行为缺乏第38-39页
   ·食品安全标准及制度设计上有待改进第39-44页
     ·食品安全标准需要整合第39-40页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预防能力建设有待完善第40-41页
     ·食品信息可追溯制度尚不健全第41-42页
     ·食品召回制度成效不显著第42-44页
     ·食品责任保险制度尚不成熟第44页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问题与社会问题并存的现状第44-48页
3.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及经验借鉴第48-55页
   ·美国第48-50页
   ·欧洲第50-52页
   ·日本第52-53页
   ·共同特征第53-55页
4.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法律架构的建议第55-73页
   ·基本原则的确立第55-56页
   ·保障法律体系的系统性第56-57页
   ·强化各相关主体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参与第57-63页
     ·保持政府主导地位第57-58页
     ·重视食品企业的自律与他律第58-60页
     ·强化行业协会的自治第60-61页
     ·注重消费者的参与第61-63页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性制度建设第63-70页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整合工作第64页
     ·严格法律责任的承担第64-66页
     ·加强食品风险分析制度建设第66-67页
     ·建立完善的食品信息可追溯制度第67-68页
     ·切实落实食品召回制度第68-69页
     ·食品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引进的可行性第69-70页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纠纷解决机制第70-73页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后记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市民化困境及其对策探究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分层与成员权利义务差异--基于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