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烟草(菸草)论文

宾川白肋烟适宜产量水平和产量结构研究

致谢第1-5页
目录第5-8页
摘要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9页
   ·白肋烟特征第10页
   ·产量和质量的关系第10-11页
   ·影响白肋烟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第11-14页
     ·氮素对白肋烟产量和质量的作用第11-12页
       ·氮素的作用第11页
       ·氮素对白肋烟生育期的影响第11-12页
       ·氮素对白肋烟产量的影响第12页
       ·氮素对白肋烟品质的影响第12页
     ·留叶数对白肋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第12-13页
     ·施氮量和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的影响第13-14页
   ·烟叶品质鉴定标准第14-17页
     ·烟叶品质第14页
     ·烟叶的外观特征与烟叶品质关系第14-15页
     ·烟叶的物理特性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第15页
       ·化学成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第15-16页
     ·评吸结果鉴定烟叶品质第16-17页
     ·烟叶安全性影响烟叶品质第17页
   ·当今白肋烟现状第17-19页
2 引言第19-20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试验设计第20页
     ·留叶数对白肋烟叶片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第20页
     ·施氮量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产量质量的影响第20页
     ·宾川白肋烟适宜产量水平与产量结构研究第20页
     ·宾川优质白肋烟各叶位物理性状与化学成分研究第20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0-22页
     ·物理性状的测定第20-21页
     ·化学成分的测定第21页
     ·经济性状的测定第21页
     ·香气物质的测定第21页
     ·感官评吸的测定第21-22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2-54页
   ·留叶数对白肋烟叶片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第22-27页
     ·不同留叶数对白肋烟叶片物理特性的影响第22-25页
     ·不同留叶数对白肋烟叶片化学成分的影响第25页
     ·不同留叶数对白肋烟氮碱比,糖碱比和两糖比的影响第25-26页
     ·不同留叶数对白肋烟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第26-27页
   ·施氮量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产量质量的影响第27-36页
     ·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处理对白肋烟 TN86 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7-28页
     ·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处理对白肋烟 TN86 物理性状的影响第28页
     ·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处理对白肋烟 TN86 化学成分和化学指标的影响第28-31页
     ·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处理对白肋烟 TN86 经济性状的影响第31-35页
     ·施氮量和留叶数互作白肋烟评析结果第35-36页
     ·施肥量与留叶数互作物理特性和产量特性相关性分析第36页
   ·宾川白肋烟适宜产量水平与产量结构研究第36-51页
     ·不同产量水平与产量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第36-38页
     ·经济性状与产量水平的关系第38页
     ·经济性状与烟叶不同物理性状的回归分析第38-44页
       ·经济性状与各部位烟叶单叶重的关系第38-39页
       ·经济性状与各部位烟叶叶长的关系第39-41页
       ·经济性状与各部位烟叶叶宽的关系第41-42页
       ·经济性状与各部位烟叶叶面积的关系第42-43页
       ·经济性状与各部位烟叶梗重的关系第43-44页
     ·经济指标与各部位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第44-45页
     ·产量与不同部位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第45-46页
     ·单叶重与不同部位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第46-47页
     ·物理性状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第47-51页
       ·不同部位的叶长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第47-49页
       ·不同部位的叶宽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第49-50页
       ·不同部位的叶面积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第50-51页
   ·宾川优质白肋烟各叶位物理性状与化学成分研究第51-54页
     ·物理性状第51页
     ·常规化学成分第51-54页
5 结论与讨论第54-57页
   ·留叶数对白肋烟叶片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第54页
   ·施氮量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产量质量的影响第54-55页
   ·宾川白肋烟适宜产量水平与产量结构研究第55页
   ·宾川优质白肋烟各叶位物理性状与化学成分研究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英文摘要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烤烟发育和产量品质及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对生物炭的响应研究
下一篇:部分断根措施对烤烟氮素循环和上部叶化学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