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智能对线器简介 | 第12-13页 |
·智能对线器语音传输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3-15页 |
·语音传输系统的设计指标和性能参数 | 第15-16页 |
·MELP 语音编码简介及选择 | 第16-17页 |
·MELP 编码的产生与技术概要 | 第16-17页 |
·MELP 编码选择依据 | 第17页 |
·智能对线器语音传输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17-1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语音压缩编码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语音编码器的性能评价标准 | 第20-22页 |
·语音质量 | 第20-21页 |
·编码速率 | 第21页 |
·编解码算法的复杂度 | 第21页 |
·语音延时 | 第21-22页 |
·LPA 系数计算 | 第22-23页 |
·LPA 系数与 LSF 参数的相互转化 | 第23-25页 |
·LPA 系数转换成 LSF 参数 | 第23-24页 |
·LSF 参数转换成 LPA 系数 | 第24-25页 |
·LSF 的矢量量化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MELP 声码器原理解析及优化实现 | 第26-56页 |
·MELP 声码器编码器原理研究分析 | 第26-41页 |
·预处理 | 第27页 |
·基音周期的计算及量化 | 第27-32页 |
·带通清浊音强度分析和残差峰值计算及参数量化 | 第32-33页 |
·非周期脉冲标志分析 | 第33-34页 |
·LPA 及其系数量化 | 第34-37页 |
·残差谐波幅值的计算及其量化 | 第37-38页 |
·增益计算及量化 | 第38-39页 |
·纠错编码 | 第39-40页 |
·数据位分配与发送 | 第40-41页 |
·MELP 声码器译码器原理研究分析 | 第41-46页 |
·基音参数译码 | 第42页 |
·增益译码及调整 | 第42-43页 |
·参数插值 | 第43-44页 |
·混合激励的生成 | 第44页 |
·自适应谱增强 | 第44-45页 |
·语音合成 | 第45-46页 |
·MELP 语音压缩算法的优化 | 第46-50页 |
·化开方为平方 | 第47页 |
·中心削波的自相关基音周期计算 | 第47-50页 |
·优化的 MELP 编解码模块实现 | 第50-54页 |
·优化的 MELP 功能模块函数 | 第50-51页 |
·优化的 MELP 的 C 程序实现流程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语音传输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 第56-72页 |
·智能对线器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 第56-58页 |
·MCU 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 第58-61页 |
·外部扩展存储 | 第58-59页 |
·时钟复位电路 | 第59-60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60-61页 |
·数据处理模块及与 MCU 通信接口设计 | 第61-64页 |
·TMS320VC5509A 的 CPU 结构及外设 | 第61-62页 |
·DSP 与 MCU 的连接 | 第62-64页 |
·音频接口电路设计 | 第64-66页 |
·信道接口电路设计 | 第66-68页 |
·数据收发电路设计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语音传输系统软件设计 | 第72-80页 |
·MELP 源程序的硬件优化 | 第72-73页 |
·音频接口与 DSP 通信程序设计 | 第73-74页 |
·DSP 与 MCU 通信程序设计 | 第74-76页 |
·母机和子机通信程序设计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语音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80-84页 |
·语音测试平台 | 第80-81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81-8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4页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