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效果与困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引言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 2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效果界定及构成要素 | 第14-18页 |
|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效果相关概念阐述 | 第14-16页 |
| ·地方政府概念阐述 | 第14页 |
| ·科技政策概念阐述 | 第14-15页 |
| ·科技政策执行效果概念阐述 | 第15页 |
|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效果概念阐释 | 第15-16页 |
|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16-18页 |
| ·执行主体 | 第16页 |
| ·执行客体 | 第16页 |
| ·执行制度 | 第16-17页 |
| ·执行资源 | 第17-18页 |
| 3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困境表现形式及危害 | 第18-21页 |
|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困境表现形式 | 第18-19页 |
| ·机械执行 | 第18页 |
| ·野蛮执行 | 第18-19页 |
| ·扩大执行 | 第19页 |
| ·中断执行 | 第19页 |
|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困境的危害 | 第19-21页 |
| ·降低政策执行效力 | 第19-20页 |
| ·损害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 第20页 |
| ·损害政府公信力 | 第20-21页 |
| 4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困境的成因及制约因素 | 第21-27页 |
|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困境的成因 | 第21-24页 |
| ·执行各方利益斗争 | 第21页 |
| ·执行主体能力不足 | 第21-22页 |
| ·执行机制不完善 | 第22页 |
| ·执行客体掣肘 | 第22-23页 |
| ·执行方式偏差 | 第23页 |
| ·执行环境局限 | 第23-24页 |
|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的主要制约因素 | 第24-27页 |
| ·利益差异因素 | 第24页 |
| ·信息资源因素 | 第24-25页 |
| ·评估机制因素 | 第25页 |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25-27页 |
| 5 提升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效果的路径分析 | 第27-34页 |
| ·提高执行主体的素质 | 第27-28页 |
| ·加强执行主体的教育力度 | 第27页 |
| ·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 | 第27-28页 |
| ·完善政府内部培训机制 | 第28页 |
| ·健全沟通协调机制 | 第28-29页 |
|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 第28页 |
| ·完善政策协调机制 | 第28-29页 |
| ·健全监督机制 | 第29-30页 |
| ·加强政策执行透明度建设 | 第29页 |
|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 第29-30页 |
| ·健全问责机制 | 第30页 |
| ·均衡政府执行各方的利益 | 第30-32页 |
| ·利益协调 | 第31页 |
| ·利益引导 | 第31页 |
| ·利益补偿 | 第31-32页 |
| ·构建科学的政府执行文化 | 第32-34页 |
| ·发扬传统执行文化的精华 | 第32页 |
| ·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 | 第32-34页 |
| 6 结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