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21页 |
| 1 引言 | 第11页 |
| 2 鼻炎的发病原因 | 第11-12页 |
| ·中医学对鼻炎的分析 | 第11页 |
| ·西医学对鼻炎的分析 | 第11-12页 |
| 3 鼻炎的治疗 | 第12-15页 |
| ·中医药对鼻炎的治疗 | 第12-14页 |
| ·中药复方制剂对鼻炎的治疗 | 第12-13页 |
| ·中药鼻腔给药治疗鼻炎 | 第13-14页 |
| ·西医药对鼻炎的治疗 | 第14-15页 |
| ·西医药治疗鼻炎的方法 | 第14-15页 |
| ·西医药治疗鼻炎的缺陷 | 第15页 |
| 4 立题依据 | 第15-16页 |
| 5 处方中各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 | 第16-20页 |
| ·黑种草子 | 第16-17页 |
| ·化学成分 | 第16页 |
| ·黑种草子的药理作用 | 第16-17页 |
| ·辛夷 | 第17页 |
| ·化学成分 | 第17页 |
| ·辛夷的药理作用 | 第17页 |
| ·苍耳子 | 第17-18页 |
| ·化学成分 | 第18页 |
| ·苍耳子的药理作用 | 第18页 |
| ·鹅不食草 | 第18-19页 |
| ·化学成分 | 第18页 |
| ·鹅不食草的药理作用 | 第18-19页 |
| ·白芷 | 第19-20页 |
| ·化学成分 | 第19页 |
| ·白芷的药理作用 | 第19-20页 |
| 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部分 复方黑种草子油滴鼻剂的工艺研究 | 第21-36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复方黑种草子油滴鼻剂组成 | 第21页 |
| ·药材和试药 | 第21页 |
| ·仪器 | 第21-22页 |
| 2 处方分析 | 第22页 |
| ·处方来源 | 第22页 |
| ·功能及主治 | 第22页 |
| 3 剂型的选择 | 第22页 |
| 4 提取工艺优化 | 第22-23页 |
| 5 黑种草子油脂提取 | 第23-25页 |
| ·油脂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 6 辛夷挥发油提取 | 第25-27页 |
| ·挥发油的提取条件研究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 7 辛夷、鹅不食草、白芷和苍耳子煎煮提取工艺研究 | 第27-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8 药材提取液醇沉条件研究 | 第29-30页 |
| ·醇沉前相对密度考察 | 第29-30页 |
| ·醇沉浓度考察 | 第30页 |
| 9 提取工艺总结 | 第30-31页 |
| 10 成型工艺研究 | 第31-32页 |
| ·聚山梨酯-80 的加入 | 第31页 |
|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加入 | 第31-32页 |
| ·pH 值的选择 | 第32页 |
| 11 复方黑种草子油滴鼻剂制法及流程图 | 第32-36页 |
| ·滴鼻剂制法 | 第32-33页 |
| ·三批次滴鼻剂验证 | 第33-34页 |
| ·流程图 | 第34-36页 |
| 第三部分 复方黑种草子油滴鼻剂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 第36-44页 |
| 1 药品原料(药材)和成品质量标准(草案) | 第36-39页 |
| ·药品原料(药材)质量标准(草案) | 第36-37页 |
| ·成品质量标准(草案) | 第37-39页 |
| 2 药品原料(药材)和成品质量标准(草案)说明 | 第39-44页 |
| ·药品原料(药材)质量标准(草案)说明 | 第39页 |
| ·成品质量标准(草案)说明 | 第39-44页 |
| 第四部分 复方黑种草子油滴鼻剂药效学实验 | 第44-48页 |
| 1 小鼠耳肿胀实验 | 第44-46页 |
| ·基本原理 | 第44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44-46页 |
| ·致炎时间的确定 | 第44页 |
| ·动物分组及耳肿胀抑制率计算 | 第44-46页 |
| 2 局部刺激性实验 | 第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 ·实验结果 | 第4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 第五部分 总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 1 处方组成 | 第48页 |
| 2 提取工艺优选 | 第48页 |
| 3 成型工艺研究 | 第48页 |
| 4 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 | 第48页 |
| 5 药效学实验 | 第48-50页 |
| 第六部分 课题创新点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附录一 | 第58-59页 |
| 附录二 | 第59-63页 |
| 详细摘要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