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3-21页 |
| ·肿瘤 | 第13页 |
| ·恶性肿瘤的病因 | 第13-14页 |
|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 第14-15页 |
| ·癌毒 | 第14页 |
| ·血瘀 | 第14-15页 |
| ·正虚 | 第15页 |
| ·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与地位 | 第15-16页 |
| ·康力欣片组方特点、立题依据 | 第16-17页 |
| ·处方来源 | 第16页 |
| ·选题依据 | 第16-17页 |
| ·康力欣胶囊的药理活性研究 | 第17页 |
| ·康力欣胶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17页 |
| ·康力欣胶囊对免疫系统作用的研究 | 第17页 |
| ·有关康力欣胶囊传统中医理论、古籍文献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17-18页 |
| ·康力欣胶囊的临床应用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生产工艺研究 | 第21-32页 |
| ·仪器和试药 | 第21页 |
| ·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21-27页 |
| ·九香虫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22页 |
| ·诃子与剩余大黄、姜黄水提工艺研究 | 第22-25页 |
| ·醇沉条件的优选 | 第25-27页 |
| ·药材粉碎出粉率的考察 | 第27页 |
| ·制剂成型性工艺研究 | 第27-28页 |
| ·制备工艺中滤过、浓缩、干燥工序条件的选择 | 第28页 |
| ·颗粒的流动性 | 第28页 |
| ·制备工艺 | 第28-30页 |
| ·小试试验 | 第30页 |
| ·中试试验 | 第30-32页 |
| 第3章 质量标准研究 | 第32-52页 |
| ·样品来源 | 第32页 |
| ·样品批号 | 第32页 |
| ·样品来源 | 第32页 |
| ·对照品及对照制剂来源 | 第32页 |
| ·性状 | 第32-33页 |
| ·鉴别 | 第33-37页 |
| ·大黄的鉴别 | 第33-34页 |
| ·丁香的鉴别 | 第34-35页 |
| ·木香的鉴别 | 第35-36页 |
| ·诃子的鉴别 | 第36-37页 |
| ·检查 | 第37-43页 |
| ·重量差异 | 第37-39页 |
| ·崩解时限 | 第39-40页 |
| ·重金属 | 第40页 |
| ·砷盐 | 第40页 |
| ·微生物限度检查 | 第40-43页 |
| ·康力欣片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 | 第43-50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43-44页 |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44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4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4页 |
| ·测定法 | 第44页 |
| ·对照品来源及纯度 | 第44-45页 |
| ·辅料空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线性范围的考察 | 第46-47页 |
| ·精密度考察 | 第47-48页 |
| ·重现性实验 | 第48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48-49页 |
|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49-50页 |
| ·康力欣片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 | 第50页 |
| ·性状 | 第50页 |
| ·功能与主治 | 第50页 |
| ·用法与用量 | 第50页 |
| ·禁忌 | 第50页 |
| ·规格 | 第50-51页 |
| ·贮藏 | 第51-52页 |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2-53页 |
| ·生产工艺研究 | 第52页 |
| ·质量标准研究 | 第52-53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3-55页 |
| ·制备工艺 | 第53页 |
| ·处方 | 第53页 |
| ·制法 | 第53页 |
| ·质量标准 | 第53-55页 |
| ·定性研究 | 第53页 |
| ·定量研究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