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节 绪论 | 第10-25页 |
| ·生物降解及萘降解菌的发现 | 第10-11页 |
| ·生物降解 | 第10页 |
| ·萘降解细菌的发现 | 第10-11页 |
| ·萘的生物降解途径 | 第11-13页 |
| ·儿茶酚间位裂解途径 | 第11页 |
| ·儿茶酚邻位裂解途径 | 第11-13页 |
| ·萘降解质粒 | 第13-20页 |
| ·NAH7质粒 | 第14-16页 |
| ·pDTG1质粒 | 第16-17页 |
| ·pND6-1质粒 | 第17-20页 |
| ·萘降解同工基因的发现和功能研究 | 第20-24页 |
| ·nahW基因 | 第21-22页 |
| ·nahV基因 | 第22页 |
| ·nahU基因 | 第22-23页 |
| ·nagI'和nagI"基因 | 第23-24页 |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25-42页 |
| ·材料 | 第25-29页 |
| ·菌株 | 第25页 |
| ·质粒 | 第25-27页 |
| ·培养基 | 第27-28页 |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42页 |
| ·载体构建 | 第29-34页 |
| ·接合转移及接合子筛选 | 第34-35页 |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5页 |
| ·萘降解曲线的测定 | 第35-36页 |
| ·mRNA含量的测定 | 第36-38页 |
| ·酶活测定 | 第38-39页 |
| ·Western Blot(蛋白杂交) | 第39-42页 |
| 第三节 结果 | 第42-56页 |
| ·nahU及nahG基因突变菌株的产生 | 第42-49页 |
| ·nahU及nahG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42-44页 |
| ·nahU及nahG基因突变菌株的构建及鉴定 | 第44-46页 |
| ·突变菌株回复载体的构建 | 第46-48页 |
| ·nahU/nahG基因突变回复菌株的产生 | 第48-49页 |
| ·P putida ND6及突变菌株的生长及萘降解曲线 | 第49-50页 |
| ·nahU和nahG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 | 第50-51页 |
| ·水杨酸羟化酶的活性分析 | 第51-53页 |
| ·蛋白标准曲线 | 第51-52页 |
| ·NADH标准曲线 | 第52页 |
| ·水杨酸羟化酶活性分析 | 第52-53页 |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53-56页 |
| 第四节 讨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 ·、讨论 | 第56-57页 |
| ·基因敲除方法的讨论 | 第56页 |
| ·水杨酸羟化酶同工酶NahU和NahG的讨论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