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地块地下水污染及现场修复技术效果评价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13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22页 |
| ·地下水水质监测动态 | 第13-16页 |
| ·地下水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企业概况 | 第22-27页 |
|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 ·地区及工厂地质及水文地质 | 第23页 |
| ·地表水体 | 第23-24页 |
| ·工厂运营历史 | 第24页 |
| ·企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主要化学品使用情况调查 | 第24-27页 |
| ·主要生产工艺 | 第24-25页 |
| ·主要化学品使用情况 | 第25-27页 |
| 第4章 研究方法 | 第27-4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 ·监测方法 | 第28-41页 |
| ·现状监测 | 第28-35页 |
| ·修复后现场状态监测 | 第35-37页 |
| ·修复技术选择及工艺流程 | 第37-41页 |
| ·数据保证系统 | 第41-43页 |
| ·设备的校准和去污 | 第41-42页 |
| ·质量控制样品 | 第42页 |
| ·样品处理和运输过程的质保 | 第42-43页 |
| 第5章 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 | 第43-56页 |
| ·现场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 第43-45页 |
| ·地质 | 第43页 |
| ·土壤渗透性测试 | 第43页 |
| ·地下水流态测试 | 第43-45页 |
| ·现场监测结果讨论 | 第45-47页 |
| ·现场采样表观观测 | 第45-46页 |
| ·土壤挥发性组分调查(SVS)结果 | 第46页 |
| ·地下水PH值,温度和电导率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 第47-51页 |
| ·地下水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 ·GORE土壤气体样品分析结果 | 第52-55页 |
| ·质量保证和控制相关结果 | 第55页 |
| ·现状监测结果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地下水修复结果及修复效果评价 | 第56-80页 |
| ·地下水修复期间检测结果 | 第56-64页 |
| ·一轮地下水检测及系统性能评估 | 第56-60页 |
| ·第二轮地下水检测及系统性能评估 | 第60-62页 |
| ·第三轮地下水检测及系统性能评估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页 |
| ·修复过程地下水流态变化情况 | 第64-68页 |
|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 第68页 |
| ·地下水分析及薄膜界面检测结果 | 第68-76页 |
| ·地下水分析结果 | 第68-75页 |
| ·薄膜界面检测结果 | 第75-76页 |
| ·修复后现场监测结果小结 | 第76-77页 |
| ·修复前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 | 第77-80页 |
| ·修复前后检测结果对比讨论 | 第77-79页 |
| ·系统改进讨论与建议 | 第79-80页 |
| 第7章 健康风险评价 | 第80-86页 |
| ·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 第80页 |
| ·地下水修复前健康风险评价 | 第80-86页 |
| ·危害鉴别 | 第80-81页 |
| ·剂量—效应评价 | 第81页 |
| ·暴露评价 | 第81-83页 |
| ·风险表征 | 第83-85页 |
| ·修复前后污染物健康风险对比 | 第85页 |
| ·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小结 | 第85-86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建议和展望 | 第87-88页 |
| ·建议 | 第87页 |
| ·应用前景展望 | 第87-88页 |
| 附录一:薄膜界面测试结果 | 第88-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