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调查与观测论文--调查及观测方法论文

近岸海洋风能的星载SAR遥感技术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1 绪论第14-24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5-21页
     ·国内外近海风能资源评估研究进展第15-17页
     ·国内外SAR风场反演研究进展第17-21页
     ·国内外基于SAR的近海风能资源评估进展第21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第21-24页
2 海面风场SAR遥感技术第24-44页
   ·引言第24页
   ·海面风场SAR遥感原理第24-29页
     ·SAR工作原理第24-26页
     ·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第26-27页
     ·SAR对海面成像机制第27-28页
     ·布拉格共振散射第28-29页
     ·极化的影响第29页
   ·SAR数据产品的校准和预处理第29-32页
     ·SAR遥感影像斑点噪声的抑制第29-30页
     ·SAR遥感影像的辐射定标第30-32页
     ·SAR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第32页
   ·SAR海面风场反演方法第32-42页
     ·风向提取方法第32-36页
     ·风速反演模型第36-41页
     ·极化率模型第41-42页
   ·小结第42-44页
3 基于SAR的海洋风能资源计算方法研究第44-51页
   ·引言第44页
   ·风能资源的描述方法第44-45页
   ·风速概率分布及其参数估计法第45-46页
   ·风能的计算方法第46-47页
   ·近海面层风速廓线第47-48页
   ·基于SAR的海洋风能资源计算方法第48-50页
   ·小结第50-51页
4 研究海域和数据第51-58页
   ·研究海域概况第51-52页
   ·遥感数据第52-56页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第52-55页
     ·可见光数据第55-56页
   ·数值模拟风场数据第56-57页
   ·现场观测风场数据第57-58页
5 SAR风场反演影响因素研究第58-75页
   ·引言第58页
   ·浙江沿海SAR风场反演影响因素研究第58-64页
   ·浙江沿海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与修正第64-74页
     ·沿岸上升流低后向散射特征分析第64-67页
     ·沿岸上升流区风速修正模型第67-69页
     ·沿岸上升流区域风速修正第69-74页
   ·小结第74-75页
6 浙江沿海SAR风场反演第75-92页
   ·引言第75页
   ·SAR风场反演第75-85页
     ·ENVISAT ASAR数据预处理第76-78页
     ·模型选取第78-82页
     ·风速提取第82-85页
   ·反演结果验证第85-90页
     ·与测风塔观测风场数据对比第85-87页
     ·与浮标观测风场数据对比第87-89页
     ·误差分析第89-90页
   ·小结第90-92页
7 基于SAR的浙江沿海风能评估第92-118页
   ·引言第92页
   ·浙江沿海气候特点第92-93页
   ·浙江沿海风能资源宏观评估第93-100页
     ·风能的地理分布第93-95页
     ·风能的时间变化第95-98页
     ·风能的垂直变化第98-100页
   ·浙江沿海风能资源微观评估第100-108页
     ·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第101-103页
     ·浙江苍山风电场第103-105页
     ·浙江衢山岛风电场第105-106页
     ·浙江慈溪风电场第106-108页
   ·结果验证对比第108-116页
     ·与QuikSCAT/NCEP的对比第108-109页
     ·与NCEP-NCAR的对比第109-111页
     ·与浮标数据的对比第111-114页
     ·与传统方式的对比第114-115页
     ·误差分析第115-116页
   ·小结第116-118页
8 总结与展望第118-121页
   ·全文总结第118-119页
   ·主要创新点第119-120页
   ·工作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0页
附录A:近岸海洋风能SAR遥感软件系统第130-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个人简历第136-137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炭对中国北方酸化土壤的改性研究
下一篇:银/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对海洋营养盐红外吸收与拉曼光谱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