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6-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21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21页 |
·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 | 第21页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研究创新 | 第21-22页 |
·研究不足 | 第22-23页 |
第2章 农地流转研究文献综述 | 第23-56页 |
·研究对象与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31页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23页 |
·关于流转概念的界定 | 第23-25页 |
·关于农户概念的界定 | 第25-28页 |
·适度规模经营有关概念界定 | 第28页 |
·关于经营效率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31页 |
·农地流转的产生与演变 | 第31-38页 |
·土地对农民的意义 | 第32-33页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后的一些变化 | 第33-35页 |
·农地流转的产生与发展 | 第35-38页 |
·农地流转问题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38-49页 |
·农地流转的动因研究 | 第39-40页 |
·制约农地流转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0-45页 |
·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意愿及决策行为研究 | 第45-47页 |
·农地流转中的形式及价格研究 | 第47-48页 |
·农地流转的意义研究 | 第48页 |
·农地流转的对策研究 | 第48-49页 |
·农地流转的绩效问题研究及有关方法 | 第49-54页 |
·对农地流转绩效问题的研究 | 第49-51页 |
·农地流转效率问题的研究方法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模型假定 | 第56-72页 |
·生产要素拥挤理论及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 第56-59页 |
·生产要素拥挤理论 | 第56-57页 |
·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 第57-59页 |
·行为决策理论 | 第59-62页 |
·理性行为理论(TRA) | 第59-60页 |
·农户行为理论 | 第60-62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62-63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63-66页 |
·研究假设一 | 第64页 |
·研究假设二 | 第64-65页 |
·研究假设三 | 第65-66页 |
·对农户经营效率评价方法的选定 | 第66-70页 |
·效率评价方法的选定 | 第66-67页 |
·研究假设的验证途径 | 第67-69页 |
·基本的建模流程 | 第69-70页 |
·数据来源 | 第70-72页 |
第4章 基于中国特定社会条件的农户决策分析 | 第72-86页 |
·对劳动力大规模流失前农户面临的基本社会条件分析 | 第73-77页 |
·承包制背景下的中国耕地资源禀赋状况 | 第73-74页 |
·从国际对比看中国的耕地利用状况 | 第74-77页 |
·基于适度经营规模角度对中国的劳动力要素拥挤问题的分析 | 第77-79页 |
·处于劳动力要素拥挤状态的农户的决策分析 | 第79-81页 |
·劳动力流失对中国的人地配置关系的影响分析 | 第81-82页 |
·局部的土地资源拥挤出现后农户的决策分析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对福建农地流转状况的实证分析 | 第86-97页 |
·福建农地流转的发展及流转中农户行为意愿分析 | 第86-88页 |
·福建农地流转的发展状况 | 第86页 |
·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意愿及行为分析 | 第86-88页 |
·样本农户农地流转前后的耕地变化情况 | 第88-89页 |
·基于农户背景的农地流转后农业经营格局分析 | 第89-95页 |
·家庭结构比较分析 | 第90-91页 |
·家庭教育及政治背景比较分析 | 第91-92页 |
·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分析 | 第92-94页 |
·非农经营状况比较分析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农地流转后农户经营意愿和经营行为的差异分析 | 第97-109页 |
·不同类型农户经营意愿的差异分析 | 第97-100页 |
·继续从事农地经营的原因差异分析 | 第97-98页 |
·愿意继续从事农地经营的比较分析 | 第98页 |
·流出户流出农地的原因分析 | 第98-99页 |
·经营农地遇到的主要困难差异分析 | 第99-100页 |
·是否愿意扩大经营的意愿分析 | 第100页 |
·不同类型农户生产行为差异分析 | 第100-106页 |
·资本投入水平比较分析 | 第100-101页 |
·资本投入结构比较分析 | 第101-103页 |
·用工情况比较分析 | 第103-104页 |
·雇工情况比较分析 | 第104页 |
·经营农地资金主要来源比较分析 | 第104页 |
·农地经营中遇到技术难题的解决途径比较分析 | 第104-105页 |
·参与农业技术相关培训情况比较分析 | 第105-106页 |
·不同类型农户经营结果差异分析 | 第106-108页 |
·农地总体经营情况差异分析 | 第106-107页 |
·农地利润回报情况差异分析 | 第107页 |
·农地经营生产率差异分析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7章 基于DEA方法的农户经营效率分析 | 第109-129页 |
·DEA模型效率评价理论与方法 | 第109-115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基本简介 | 第109-110页 |
·DEA模型所测定的效率及其经济涵义 | 第110-111页 |
·DEA模型的一般原理简介 | 第111-114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优缺点 | 第114-115页 |
·变量选取与定义 | 第115-117页 |
·投入指标的选定 | 第116页 |
·产出指标的确定 | 第116-117页 |
·对农户农地经营效率的DEA分析 | 第117-127页 |
·对总技术效率的分析 | 第117-118页 |
·对纯技术效率的分析 | 第118页 |
·对规模效率的分析 | 第118-120页 |
·经营规模与总技术效率的相关分析 | 第120-121页 |
·经营面积与总技术效率的相关分析 | 第121-126页 |
·对投入冗余的分析 | 第126-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8章 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经营效率的比较分析 | 第129-141页 |
·对不同类型农户内部技术效率值的差异分析 | 第129-130页 |
·对不同类型农户技术效率值的正态分布检验 | 第130-132页 |
·对不同类型农户技术效率值的均值检验 | 第132-135页 |
·对不同类型农户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 第135-138页 |
·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冗余差异分析 | 第138-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9章 基于Tobit模型的农户经营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162页 |
·模型的设立:Tobit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141页 |
·变量的选取、解释和数据来源 | 第141-151页 |
·回归得到的结果 | 第151-152页 |
·非流转户回归结果 | 第151页 |
·流转户回归结果 | 第151-152页 |
·对回归结果的分析 | 第152-160页 |
·对不同类型农户影响均显著的因素分析 | 第152-153页 |
·对非流转户影响显著的因素分析 | 第153-156页 |
·对流转户影响显著的因素分析 | 第156-159页 |
·对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分析 | 第159-160页 |
·本章小结 | 第160-162页 |
第10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62-166页 |
·主要结论 | 第162-163页 |
·政策建议 | 第163-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4页 |
附录1:农户农地经营情况调查问卷 | 第174-181页 |
附录2:村干部调查问卷 | 第181-184页 |
附录3:DEA分析结果摘要 | 第184-190页 |
附录4:DEA分析得到的农户要素投入冗余情况 | 第190-196页 |
致谢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