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并条机自动换筒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国内外自动换筒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2-15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论文课题来源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2 并条机自动换筒的结构形式 | 第17-34页 | 
| ·并条机的工艺流程 | 第17-18页 | 
| ·自动换筒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 ·换筒动作的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 ·断条的基本原理 | 第20页 | 
| ·现代并条机换筒形式的组成 | 第20-24页 | 
| ·前进前出式换筒 | 第20-21页 | 
| ·后进前出式换筒 | 第21-22页 | 
| ·旋转式换筒 | 第22-23页 | 
| ·其他形式 | 第23-24页 | 
| ·自动断条装置的分类 | 第24-30页 | 
| ·消极式断条装置 | 第24-25页 | 
| ·消极式断条的原理分析 | 第25-26页 | 
| ·积极式断条装置 | 第26-29页 | 
| ·积极式断条的原理分析 | 第29-30页 | 
| ·换筒形式的优缺点比较 | 第30-32页 | 
| ·结构尺寸的比较 | 第30-31页 | 
| ·换筒效率的比较 | 第31-32页 | 
| ·操作的方便性 | 第32页 | 
| ·其他方面 | 第32页 | 
| ·断条形式的优缺点比较 | 第32-33页 | 
| ·断条的可靠性 | 第32页 | 
| ·装置的适用性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自动换筒装置的传动系统研究 | 第34-51页 | 
| ·典型换筒装置的传动系统分析 | 第34-49页 | 
| ·电机传动前进前出式换筒装置的传动系统 | 第34-41页 | 
| ·气压传动前进前出式换筒的传动系统 | 第41-45页 | 
| ·后进前出式换筒装置的传动系统 | 第45-48页 | 
| ·典型的工作筒定位装置 | 第48-49页 | 
| ·典型换筒装置的传动系统比较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4 柔性自动换筒装置的设计 | 第51-65页 | 
| ·柔性自动换筒装置的设计原则 | 第51页 | 
| ·柔性换筒装置的基本思路 | 第51-52页 | 
| ·提高换筒效率的措施 | 第51-52页 | 
| ·换筒稳定性的保障机制 | 第52页 | 
| ·柔性换筒装置的复位机构分析 | 第52-58页 | 
| ·避让复位的装置结构 | 第52-53页 | 
| ·避让复位时推杆的运动轨迹 | 第53-54页 | 
| ·推杆复位所需空间的计算 | 第54-56页 | 
| ·扭簧的计算 | 第56-57页 | 
| ·驱动功率的计算 | 第57-58页 | 
| ·翻转复位机构 | 第58页 | 
| ·断条装置的说明 | 第58页 | 
| ·柔性自动换筒装置的应用 | 第58-60页 | 
| ·前进前出式换筒中的应用 | 第58-59页 | 
| ·后进前出式换筒中的应用 | 第59-60页 | 
| ·传动系统的构建 | 第60-64页 | 
| ·传动方式的分析 | 第60-61页 | 
| ·控制系统的分析 | 第61-63页 | 
| ·换筒装置的工作流程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5 论文工作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5页 | 
|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