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 第10-11页 |
·分子印迹原理 | 第11-13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本体聚合法 | 第13页 |
·悬浮聚合法 | 第13页 |
·沉淀聚合法 | 第13-14页 |
·表面印迹法 | 第14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 第14-17页 |
·色谱分析与分离 | 第15页 |
·仿生传感器 | 第15-16页 |
·膜分离 | 第16页 |
·模拟酶催化 | 第16-17页 |
·药物控制释放 | 第17页 |
·本课题意义及研究路线 | 第17-20页 |
·课题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路线 | 第18-20页 |
2 含菲环骨架的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表征 | 第20-39页 |
·实验部分 | 第20-25页 |
·实验原理 | 第20-21页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功能单体、交联剂与延胡索乙素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研究 | 第22页 |
·甲基丙烯酸与延胡索乙素相互作用红外光谱研究 | 第22页 |
·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22-23页 |
·延胡索乙素的标准曲线 | 第23-24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测定 | 第24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评价 | 第24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8页 |
·功能单体、交联剂与延胡索乙素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分析 | 第25-27页 |
·甲基丙烯酸与延胡索乙素相互作用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28-32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32-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含菲环骨架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39-54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3页 |
·实验原理 | 第39页 |
·原料及仪器 | 第39-40页 |
·聚合物的预处理 | 第40页 |
·吸附液的配制 | 第40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测定 | 第40-42页 |
·微量热测定 | 第42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吸附 | 第42-43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粒径对MIP吸附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MIP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44-47页 |
·振荡频率对MIP吸附量的影响 | 第47页 |
·温度对MIP吸附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MIP的吸附等温线 | 第48页 |
·吸附过程的微热量研究 | 第48-50页 |
·MIP的特异性吸附 | 第50-51页 |
·MIP的选择性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含菲环骨架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重复使用性研究 | 第54-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54页 |
·解吸实验 | 第54-55页 |
·再生实验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解吸剂的选择 | 第55-56页 |
·解吸剂浓度的确定 | 第56页 |
·解吸时间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再生使用性能的测定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