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序论 | 第12-19页 |
| 1 引言 | 第12页 |
| 2 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哮喘中医发病机制 | 第12-13页 |
| ·哮喘西医发病机制 | 第13-14页 |
| 3 治疗哮喘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抗变态反应 | 第14页 |
| ·控制气道炎症 | 第14-15页 |
| ·调节免疫功能 | 第15-16页 |
| ·延缓气道重塑 | 第16页 |
| ·调节神经递质 | 第16-17页 |
| 4 麻黄、洋金花治疗哮喘作用机制 | 第17页 |
| ·麻黄治疗哮喘作用机制 | 第17页 |
| ·洋金花治疗哮喘作用机制 | 第17页 |
| 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7-18页 |
| 6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喘平方平喘作用研究 | 第19-24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 ·动物 | 第19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19页 |
|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1-22页 |
| ·对豚鼠引喘潜伏期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影响 | 第22页 |
| 4 讨论与小结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喘平方对气管平滑肌 M 受体与β受体的作用研究 | 第24-30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 ·动物 | 第24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 M 受体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β受体的影响 | 第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5-28页 |
| ·喘平方对气管平滑肌 M 受体的影响 | 第25-27页 |
| ·喘平方对气管平滑肌β受体的影响 | 第27-28页 |
| 4 讨论与小结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喘平方对哮喘豚鼠肺部病理变化的影响 | 第30-34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0页 |
| ·动物 | 第30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 ·造模与给药 | 第30-31页 |
| ·样品采集 | 第31页 |
| ·切片病理情况观察 | 第31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 ·对体重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病理切片结果 | 第32-33页 |
| 4 讨论与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喘平方对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中 IgE、TGFβ1、TNF-α的影响 | 第34-42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 ·动物 | 第34-35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35页 |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 ·造模与给药 | 第35页 |
| ·样品采集 | 第35页 |
| ·检测项目 | 第35-37页 |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 ·Elisa 测定结果 | 第37-41页 |
| 4 讨论与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六章 喘平方对哮喘豚鼠血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42-52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2页 |
| ·动物 | 第42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42页 |
| ·主要仪器 | 第42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 ·造模与给药 | 第42-43页 |
| ·样品采集 | 第43页 |
| ·检测项目 | 第43-45页 |
| ·数据处理 | 第4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5-50页 |
| ·血细胞成分分析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 ·Elisa 测定结果 | 第47-50页 |
| 4 讨论与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6页 |
| 1 结论 | 第52-55页 |
| ·喘平方对受体的作用 | 第52页 |
| ·喘平方抗气道变态反应作用 | 第52-53页 |
| ·喘平方延缓气道重塑机制 | 第53-54页 |
| ·喘平方治疗哮喘的免疫学机制 | 第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2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附录 | 第62-64页 |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