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缺口对磁滞合金棒材疲劳性能的影响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疲劳研究发展简述 | 第15-16页 |
| ·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 ·缺口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电磁固体的变形断裂与缺口疲劳的交叉研究 | 第20-21页 |
| ·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缺口件的疲劳强度及疲劳寿命计算 | 第24-32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应力集中 | 第24-25页 |
| ·应变集中 | 第25-26页 |
| ·疲劳缺口系数 | 第26页 |
| ·疲劳寿命预测法 | 第26-31页 |
| ·名义应力法 | 第27-28页 |
| ·局部应力应变法 | 第28-30页 |
| ·应力场强法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铁磁性材料的磁致伸缩模型 | 第32-39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铁磁体的畴结构 | 第32-33页 |
| ·铁磁体磁致伸缩的变形机制 | 第33-34页 |
| ·磁致伸缩的唯象本构模型 | 第34-35页 |
| ·磁弹性耦合断裂模型 | 第35-36页 |
| ·磁畴转动模型确定的磁致伸缩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多缺口模型的局部应力应变计算 | 第39-52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ANSYS建模步骤 | 第39-40页 |
| ·单缺口试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40-45页 |
| ·试件结构选取 | 第41页 |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41-43页 |
| ·施加边界条件 | 第43页 |
| ·有限元求解 | 第43-44页 |
| ·力磁耦合应力应变计算 | 第44-45页 |
| ·双缺口试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45-48页 |
| ·三缺口试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多缺口参数对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_t的影响 | 第52-60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双缺口试件缺口参数对K_t的影响 | 第52-55页 |
| ·缺口间距对K_t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第二缺口的缺口深度对K_t的影响 | 第53-54页 |
| ·第二缺口的缺口张开角对K_t的影响 | 第54-55页 |
| ·第二缺口的缺口尖端半径对K_t的影响 | 第55页 |
| ·三缺口试件缺口参数对K_t的影响 | 第55-58页 |
| ·缺口间距对K_t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两端缺口的深度变化对K_t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两端缺口的缺口张开角对K_t的影响 | 第57页 |
| ·两端缺口的缺口尖端半径对K_t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双缺口模型与三缺口模型对K_t影响程度的对比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多缺口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0-66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多参数对模型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0-64页 |
| ·缺口间距对多缺口试件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引入多缺口的缺口深度h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引入多缺口的缺口张开角α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引入多缺口的缺口尖端半径ρ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 课题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 附录B 多缺口模型试样ANSYS有限元建模命令流 | 第75-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