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博陵崔氏与中唐文学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博陵崔氏家族的起源第14-24页
 第一节 崔氏探源及博陵郡望的由来第14-16页
 第二节 博陵崔氏的家学与门风第16-19页
 第三节 中唐博陵崔氏的家族地位第19-24页
  一、 政治地位第19-21页
  二、 学术思想与文化思想第21-22页
  三、 社会影响第22-24页
第二章 中唐博陵崔氏的古文创作第24-63页
 第一节 “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崔祐甫第24-32页
  一、 生平及其与李华、独孤及等人的交游第24-26页
  二、 崔祐甫古文创作论第26-32页
 第二节 “师遵六籍,磅礴二汉”的崔元翰第32-40页
  一、 生平及其与独孤及、梁肃等人的交游第33-34页
  二、 崔元翰古文创作论第34-40页
 第三节 中唐博陵崔氏其他文人的古文创作第40-56页
  一、 崔造、崔述等人与权德舆的交游及对其古文创作的影响第41-43页
  二、 崔简、崔策、崔黯等人与柳宗元的交游及对其古文创作的影响第43-48页
  三、 崔膺、崔蠡、崔儒、崔植、崔元略等人的古文创作第48-56页
 第四节 博陵崔氏古文创作与中唐古文运动的联系第56-63页
  一、 古文运动领导者的北方士族背景第56-58页
  二、 博陵崔氏家族以儒术经学为基础的文学传统第58-60页
  三、 经学本位与文学本位的冲突第60-63页
第三章 中唐博陵崔氏的诗歌创作第63-96页
 第一节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崔峒第63-77页
  一、 生平及诗歌创作第63-70页
  二、 崔峒诗歌意境论第70-77页
 第二节 儒释兼融又醉心黄老的崔玄亮第77-86页
  一、 生平及其与元白等人的交游第77-80页
  二、 崔玄亮与刘、白诗人群的唱酬第80-86页
 第三节 博陵崔氏其他文人的诗歌创作第86-92页
  一、 崔元翰的奉和应制诗创作第86-89页
  二、 崔膺、崔瓘、崔元略、崔季卿等人的诗歌创作第89-92页
 第四节 博陵崔氏诗歌创作与中唐诗风变革的联系第92-96页
  一、 “崔为文宗,世禅雕龙”的家族传统在诗赋取士背景下的蜕变第92-93页
  二、 国运日衰情势下士人心态的变化第93-94页
  三、 中唐诗运的转关——盛极难继之后的新探索第94-96页
第四章 博陵崔氏与中唐文学的关系第96-112页
 第一节 博陵崔氏对中唐文学的总体影响与作用第96-101页
  一、 推进了中唐古文运动第96-97页
  二、 参与了中唐诗风革新第97-98页
  三、 丰富了中唐诗文创作的题材内容及艺术技巧第98-100页
  四、 为中唐文坛增加了刚健有为的文学精神第100-101页
 第二节 博陵崔氏对中唐文学总体影响所带来的反思第101-112页
  一、 士庶升降与文化转型第101-105页
  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博陵崔氏家族文化所体现出的巨大惯性第105-112页
结语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6页
致谢第116-11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二拍”看凌濛初思想的矛盾性
下一篇:《双舸榭重校评批金瓶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