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产品质量责任的承担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1-12页 |
四、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贴牌生产概述 | 第13-20页 |
第一节 贴牌生产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一、贴牌生产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与ODM的异同 | 第14页 |
第二节 贴牌生产的法律特征 | 第14-15页 |
一、主体为贴牌商和生产商 | 第14页 |
二、双方存在加工承揽行为 | 第14-15页 |
三、双方当事人都为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厂商 | 第15页 |
第三节 贴牌产品质量责任中的法律关系 | 第15-17页 |
一、内部法律关系 | 第15-16页 |
二、外部法律关系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理论界关于贴牌产品质量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17-20页 |
一、由贴牌商承担 | 第18页 |
二、由生产商承担 | 第18页 |
三、考虑相关因素,区别对待 | 第18-19页 |
四、由产品上标注的“生产者”承担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贴牌产品质量责任的法律规制现状 | 第20-27页 |
第一节 贴牌生产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一、贴牌生产在全球的发展历程 | 第20页 |
二、贴牌生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我国贴牌生产的现状 | 第21-22页 |
一、几乎遍布各个行业 | 第21-22页 |
二、形成明显的区域化发展特点 | 第22页 |
三、生产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 | 第22页 |
第三节 贴牌产品质量责任承担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2-24页 |
一、产品标识问题 | 第22-23页 |
二、“生产者”的界定 | 第23页 |
三、产品缺陷责任问题 | 第23-24页 |
四、进口经营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问题 | 第24页 |
第四节 相关法律规定的实施效果 | 第24-27页 |
一、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效果 | 第24-25页 |
二、司法机关的案件处理效果 | 第25-26页 |
三、企业和消费者的守法效果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贴牌产品质量责任出现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第一节 社会原因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法律制度原因 | 第28-31页 |
一、产品标识相关法律规范中存在矛盾 | 第28页 |
二、对“生产者”的概念和范围界定不准 | 第28-29页 |
三、没有区分不同的产品缺陷 | 第29-30页 |
四、没有规定进口商的产品质量责任问题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完善贴牌产品质量责任承担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国外有关贴牌产品质量责任的法律规定 | 第31-34页 |
一、美国《侵权行为重述第二编》 | 第31-32页 |
二、欧盟的《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 | 第32-33页 |
三、日本《产品责任法》中的规定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立法层面的完善 | 第34-36页 |
一、明确产品标注规则 | 第34页 |
二、明确贴牌产品质量中的“生产者” | 第34-35页 |
三、区分贴牌产品的不同缺陷以及相应的责任承担主体 | 第35页 |
四、增加缺陷产品进口经营者者为产品责任人 | 第35-36页 |
五、构建贴牌商的严格产品责任制度 | 第36页 |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具体责任的承担 | 第36-41页 |
一、第一阶段由贴牌商对外承担严格责任 | 第36-38页 |
二、第二阶段由相关责任主体承担过错责任 | 第38-41页 |
第四节 相关主体应增强守法意识 | 第41-43页 |
一、贴牌商应增强法律意识 | 第41-42页 |
二、贴牌商要谨慎的选择生产商 | 第42页 |
三、完善加工承揽合同条款 | 第42页 |
四、销售者和消费者要增强法律意识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