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类型及建设规模 | 第22-33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类型 | 第22-26页 |
·经济适用房 | 第22-23页 |
·廉租房 | 第23-24页 |
·公共租赁房 | 第24-25页 |
·限价商品房 | 第25页 |
·棚户区改造 | 第25-26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 | 第26-32页 |
·起步阶段 | 第26-27页 |
·快速发展阶段 | 第27-29页 |
·调整完善阶段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 | 第33-47页 |
·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影响因素 | 第33-36页 |
·交通条件 | 第33-34页 |
·供应对象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 | 第34-35页 |
·城市建设规划 | 第35页 |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 | 第35-36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情况 | 第36-40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分布地理位置概述 | 第36-37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区位交通环境条件分析 | 第37-38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区位综合经济条件分析 | 第38-39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的区位成本分析 | 第39-40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的变化 | 第40-45页 |
·起步阶段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及其空间分布 | 第40-41页 |
·快速发展阶段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及其空间分布 | 第41-42页 |
·调整阶段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及其空间分布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优化建议 | 第47-55页 |
·保障性住房理想的空间布局状况 | 第47-48页 |
·保障性住房选址应尽可能降低受保群体的生活成本 | 第47-48页 |
·保障性住房选址应满足受保群体对配套设施的需求 | 第48页 |
·保障性住房合理的建设模式 | 第48-50页 |
·保障性住房建设采用配建模式,考虑适当提高配建比例 | 第49页 |
·城市规划中考虑保障性住房建设空间 | 第49页 |
·通过城市改造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区位条件 | 第49-50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优化建议 | 第50-54页 |
·调整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提高租赁性住房建设比例 | 第50页 |
·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尝试经济适用房纳入租赁性住房的管理模式 | 第50-51页 |
·强化政策引导,发展多样化融资渠道 | 第51-52页 |
·完善住房政策支持,提高保障性住房供地效率 | 第52页 |
·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促进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趋于合理 | 第52-53页 |
·强化政府规划职能,提高保障性住房利用效率 | 第53-54页 |
·提升城市化水平,缩小城市区位差异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1、结论 | 第55-56页 |
2、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