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对象 | 第8-16页 |
·商业秘密的界定 | 第8-9页 |
·商业秘密的特征 | 第9-16页 |
·商业秘密应具备秘密性 | 第9-12页 |
·商业秘密应具备价值性 | 第12-13页 |
·商业秘密必须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 第13-16页 |
第2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行为方式的认定 | 第16-22页 |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种类 | 第16-19页 |
·非法获取行为 | 第17页 |
·非法披露行为 | 第17-18页 |
·非法使用行为 | 第18-19页 |
·非法允许他人使用行为 | 第19页 |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分类的不足 | 第19-20页 |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不正当性”(非法性)的认定 | 第20-22页 |
第3章 对“重大损失”的理解 | 第22-29页 |
·正确认识重大损失的范围前须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 第22-24页 |
·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 第22-23页 |
·间接经济损失为必然损失 | 第23页 |
·损失不能与商业秘密自身的价值画等号 | 第23-24页 |
·基于不同侵权行为方式下的损失的认定 | 第24-26页 |
·单纯非法获取但未披露亦未使用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的认定 | 第24-25页 |
·非法获取后披露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的认定 | 第25页 |
·非法获取后使用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的认定 | 第25-26页 |
·间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的认定 | 第26页 |
·重大损失的计算 | 第26-29页 |
·以权利人遭受的损失作为衡量标准并依此计算“重大损失” | 第26-27页 |
·以侵利人额外获利作为衡量标准并依此计算“重大损失” | 第27-29页 |
第4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 第29-36页 |
·主观罪过形式学界观点争议 | 第29页 |
·主观故意说的依据 | 第29-31页 |
·笔者的观点 | 第31-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