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空区群下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采空区三维精密探测 | 第10-13页 |
| ·隐患空区群稳定性分析 | 第13-14页 |
| ·采场结构参数与回采顺序优化 | 第14-15页 |
|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矿山工程地质概述 | 第17-25页 |
| ·矿山地质条件 | 第17-20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7页 |
| ·矿床特征 | 第17-18页 |
| ·地质构造 | 第18-19页 |
| ·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 | 第19-20页 |
| ·矿山开采现状 | 第20-24页 |
|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 第20页 |
| ·矿山回采现状 | 第20-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隐患空区群探测及三维可视化建模 | 第25-38页 |
| ·隐患空区群CMS探测 | 第25-27页 |
| ·CMS系统组成与原理 | 第25-26页 |
| ·CMS隐患空区群探测 | 第26-27页 |
| ·隐患空区群三维模型建立 | 第27-29页 |
| ·原始数据处理 | 第27页 |
| ·CMS探测空区建模 | 第27-28页 |
| ·传统实测空区建模 | 第28-29页 |
| ·CMS探测与传统实测数据实体联合空区建模 | 第29页 |
| ·隐患空区群空间分布特征 | 第29-37页 |
| ·1650中段空区群分布特征 | 第31-32页 |
| ·1770中段空区群分布特征 | 第32-33页 |
| ·1900中段空区群分布特征 | 第33-34页 |
| ·1975中段空区群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 ·2038中段空区群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 ·2098中段及以上空区群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隐患空区群力学分析前处理模型构建 | 第38-55页 |
| ·采场结构参数正交实验设计 | 第38-39页 |
| ·优化指标 | 第38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8-39页 |
|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 第39-45页 |
| ·有限差分计算程序FLAC~(3D) | 第45-48页 |
| ·力学分析模型构建 | 第48-54页 |
| ·数值分析计算区域 | 第48-49页 |
| ·前处理块体模型构建 | 第49-50页 |
| ·前处理块体模型导入FLAC~(3D)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采场结构参数与回采顺序优化 | 第55-78页 |
| ·计算参数与约束条件 | 第55-58页 |
| ·屈服准则 | 第55-57页 |
|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57-58页 |
| ·隐患空区群下不同采场结构参数力学响应 | 第58-68页 |
| ·初始地应力场 | 第58-59页 |
| ·应力场分布特征 | 第59-62页 |
| ·位移场分布特征 | 第62-66页 |
| ·塑性区分布特征 | 第66-67页 |
| ·方案比选 | 第67-68页 |
| ·回采顺序优化 | 第68-76页 |
| ·方案初选 | 第68-69页 |
| ·结果分析 | 第69-76页 |
| ·方案对比分析 | 第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85页 |